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3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内容为从随机试验的角度,研究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了解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学习了理论概率后,进一步从试验的角度来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查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研究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学会依据问题特点,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1.教学目标 (1)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根据频率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2)选择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对概率的认识,突出用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思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3)利用生活实例,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结合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2.目标解析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进一步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根据频率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2)选择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加强对概率的认识,关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突出用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思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3)利用生活实例,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某些现象,从中建立起数学模型,抽象为数学问题,探究和发展其中的变化规律。结合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学生学习统计概率并不是难在用频率估计概率,而是难在多大程度上感受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以及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所蕴含的基本思想,然后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本节课结合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践中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如果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且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问题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可以用列表法、树状图法列举求出。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入新课.) 探究点1 用频率估计概率 用列举法可以求一些事件的概率。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利用多次重复试验,通过统计试验结果估计概率。 问题: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0.5.这是否意味着抛掷一枚硬币100次时,就会有50次“正面向上”和50次“反面向上”呢 不妨用试验进行检验。 试验:把全班同学分成10组,每组同学抛掷一枚硬币50次,整理同学们获得的试验数据,并完成下表。 第1组的数据填在第1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2列……10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10列。如果在抛掷硬币n次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