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2693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二中新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14610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答案,试题,历史,月月,学期
    2024级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 2.B3.A4.A 5.A 6.C7.D8.A9.B 10.A 11.A12.B 13.C14.C1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1分) 相同问题: 从疆域扩大,中央政府如何对扩大地区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角度作答。 (3分。若只答国土面积扩大等信息,不解释,2分) 解决办法: 从加强交通联系角度作答: 秦朝修建直道和驰道,建立邮传系统,加强全国联系。(2分) 隋朝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2分) 从加强行政管理角度作答: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2分) 隋朝广置郡(州)县,加强对全国控制。(2分) (只答史实,不解释,最多得4分) 阅卷参考: ①营建东都或者双都城也给分,但是写“迁都”不给分: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等也给分: 但是写“京杭大运河”不给分; ②分开答不写朝代,有要点给相应的要点分。 ③只答史实,不解释,最多得4分,实际操作中有一个解释就可以。 17.(14分) (1)A:2: B:1: C:3; D:5; E:6: F:4.(6分) (2)材料二:可以佐证,因为里耶秦简属于官方文书,属于一手文献资料,史料价值高。 根据令文的内容可知,政府重视农业生产。(4分)》 材料三:不可以佐证,材料三出自《史记》,它是汉代的历史著作,整体属于二手文献 史料,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一定符合事实,要与其它证据互证。(4分) 第1页共2页 18.(14分) (1)贡献: ①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③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1972年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⑤1972年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6分)(任意三点) (2)优秀品质: ①誓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精神; ③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 ④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⑤团结同志,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8分) 19.(16分) (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2)主要因素: ①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②历次大规模战争的冲击(或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③国际会议的协商作用(或战后国际公约的制定;或各类国际组织的成立等)。(6分) (3)趋势: ①适范围不断扩大,从欧洲扩展到全球: ②国家关系趋于公正,从大国协调到各国相对平等: ③发挥作用不断拓展,从可能引发国际争端到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6分) 第2页共2页2024级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 1 次模拟检测 历史 试 题 2025.1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 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 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 2.“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