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 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次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 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材料表明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2.考古发现,位于中亚阿姆河上游的阿伊哈努姆体有馆遗址大致建于公元前4世纪未,其 献辞铭文记载它的保护神是希腊的赫尔摩斯和赫拉克勒斯,该场地周围环绕者一系列房间与 腊式柱廊,布局上与西方古典时期的雅典体有馆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 是 A.希腊化浪潮促进了区域交流 B.基督教信仰波及到中亚地区 C.东西文明的发展具有趋同性 D.丝绸之路开通促进民族交融 3.亵渎国王仪式是新巴比伦王国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届时,国王将所有象征权力的饰物交 给祭司,随后祭司抽打国王面颊,推操他来到神像前,国王向神报告一年的业绩后,祭司归 还饰物。该仪式反映了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祭司拥有绝对权威 C.王权合法性源于神权 D.国家治理程序规范 4.公元前4世纪,雅典陪审法庭受理一起案件:外邦人阿里斯提德因被指控“亵渎神明”遭起 诉。庭审中,原告借助偏动性演说误导陪审员,尽管阿里斯提德据理力争,但他最终仍被多 数陪审员判罪。之后,部分陪审员发现判决有误,提议重审该案,却因“陪审法庭裁决终局” 的惯例被驳回。由此可知,雅典 A.外邦人的权利不受法律保护 B.民主决策程序遭到破坏 C.陪审制度存在司法理性缺失 D.司法审判为演说所操控 5.学者们的“罗马化”是指“罗马统治下发生的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罗马帝国推行统一的融 合政策,将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归在统一政策之下,推行方方面面的罗马化进程。民族 融合、新城市建立和通俗拉丁语推广成为被征服地区罗马化最突出的三个成果,罗马化进程 循序渐进,至公元3世纪完成。作为被罗马帝国征服地区“罗马化”中民族融合成果的重要体 现是 A.帝国对被征服地区上层阶层大量授予公民身份B.罗马完成了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变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修订和编撰工作的完成D.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 6.有学者认为:“如果中世纪真是一片黑暗,强悍的现代是从哪里来的?.显然,只要我 们有那么一点点承认历史是延续的,中世纪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就不应该被简单打发了。” 以下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A.封建制度助推欧洲大学的发展 B.议会出现为近代西方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C.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权威 D.庄园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7.有学者认为:“政教之争和内部改革往往两败俱伤使得教皇贵族与世俗王权都无暇去管辖 城市,城市共同体在宗教权威和封建权威的对抗中既保存了实力又获得了发展特权,为自身 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该学者旨在说明 A.城市自治得益于经济的发展 B.自治城市是政教斗争的产物 C.外部环境是城市自治的契机 D.城市联合保障了自治的实现 8,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后,与当地部落签订《麦地那宪章》,建立了跨部落的“乌玛 (宗教社团),自任部落间争端的最高仲裁者。624年白德尔战役后,他制定教规,要求信徒 顺从安拉和使者:627年壕沟战役胜利后,他将清真寺确立为宗教与政治活动中心,并要求 所有信徒宜誓效忠。这反映出穆罕默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