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实干兴邦”部署,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增强对“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结合胡东平、赵春玲等事迹,辩证分析劳动、社会、自我三者对价值实现的作用,理性把握价值实现的路径规律。 公共参与:树立“劳动光荣、实干有为”的理念,制定个人砥砺计划,主动在实践中践行价值创造要求。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掌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对2025年四中全会、青少年科创榜样等热点兴趣浓厚,但对“价值如何通过劳动与实践落地”缺乏系统认知,易将价值实现等同于“个人成功”,需通过时政案例矫正认知偏差。 (二)教材分析 本框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收官内容,承接“价值判断与选择”,下设“劳动创造价值”“个人与社会统一”“砥砺自我”三目,形成“路径认知—实践指引”的逻辑链,是连接价值理论与生活实践的关键纽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价值实现需依赖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砥砺自我的三个要求(理想、本领、意志)。 教学难点:结合四中全会精神阐释“劳动创造价值的时代内涵”;从胡东平事迹中分析“个人努力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四、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研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制作含2025年10月时政素材的PPT;印发四中全会节选、胡东平事迹等探究材料;布置预习教材三目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2025年10月时政混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胡东平获“新时代好少年”、赵春玲攻坚大飞机技术。提问:“从全会部署到个人事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离不开哪些关键因素?普通人如何在时代中实现自身价值?”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直观感受自由发言,初步感知“实干”“奋斗”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以高层部署与个人榜样对比切入,激发探究欲,自然引出“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主题。 (二)议题探究 总议题:2025年时政中的价值密码———个人如何在时代实践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分议题一:实干为基———为何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弘扬劳动精神,以实干开创现代化新局面”,强调“劳动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唯一源泉”;同期《工人日报》述评:红旗渠由十万群众苦干十载凿成,延安大生产运动靠“自己动手”打破封锁,新时代发展成就根植于实干。 问题设置:①四中全会为何将“劳动精神”置于重要位置?②红旗渠、大生产运动的案例印证了价值创造的什么道理?结合教材说明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研读教材第一目,组织“劳动价值辩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是否都创造价值”),结合“新质生产力依赖创造性劳动”补充讲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5分钟,明确“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 知识点讲解: 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劳动精神的时代要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价值。 实践要求:反对“躺平”“空谈”,立足岗位参与劳动实践。 分议题二:社会为壤———价值实现为何离不开社会条件?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10月“新时代好少年”胡东平的洗浴床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得益于国家对青少年科创的政策扶持、医院与敬老院提供的调研条件;“最美巾帼奋斗者”赵春玲攻坚大飞机技术,依托中国商飞的研发平台和国家重大项目支持;总书记勉励西部志愿者“到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