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6402

第6课 连续量与开关量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日期:2025-11-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1860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信息技术,下册,六年级,学年,2025-2026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6.连续量与开关量 教科书 书 名:信息科技教材 -出卷网-:浙江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连续量”和“认识开关量”,响应课标中“通过分析具体过程与控制系统的实例,了解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可以是开关量或连续量”的内容要求。 本课内容与第二学段“数据与编码”模块相关联,又与五下第三单元《控制系统中的计算》内容密不可分,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数据运算实现控制系统的复杂控制,在前一节课认识控制系统各种数据类型和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数据的形态划分,理解连续量和开关量的概念与作用,为后续学习连续量经由阈值判断生成开关量、开关量的逻辑运算做好铺垫。 本课的主要逻辑主线是“数据”,融入了“信息处理”、“算法”等逻辑主线。延续上节课智能温室大棚项目情境,基于学生更容易理解连续量的认知特点,先列举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数据介绍连续量,阐明连续量的概念和特征,并说明连续量既能表示输入,也能表示输出;再列举风机开和关的控制指令数据介绍开关量,阐述开关量的概念,并说明开关量也能表示设备的开关状态。 学习对象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过程,能对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类。在本学科和科学课程学习中,积累了观察、操作、记录等做实验的实践经验,具备自主探究开展实验的基础。在生活中接触和使用了大量的自动控制系统,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对概念的抽象仍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实物等媒介,抽象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温控风扇”实验,认识连续量和开关量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智能温室大棚”仿真系统,学会根据数据特征分辨连续量和开关量,提高分工合作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连续量和开关量的概念与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归纳连续量与开关量的特征。 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1)硬件:计算机教室、已烧录程序的“温控风扇”实验模型(按小组数量准备)。 (2)软件:网页版“智能温室大棚”仿真系统。 2.教学素材:《连续量与开关量》学习单(纸质)。 3组织准备:以同桌为单位组建2人小组,1人为操作员,另1人为记录员,建议轮流担任汇报员。 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聚焦学生对连续量和开关量概念的构建和运用,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实验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基于智能温室大棚项目情境,设计了探究“温控风扇”———走进“智能大棚”———运用迁移评价三个环节。在探究“温控风扇”实验中,学生经历观察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等过程,通过比较温度数据(具有多个取值)和风扇状态数据(只有两种状态),提炼数据特征,实现概念的初步建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仿真“智能温室大棚”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区分连续量与开关量,完成概念的进一步建构;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等活动,实现概念的运用。整个教学过程嵌入自评、他评、师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将教学评一致性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温故项目,聚焦数据 观察“智能温室大棚”图片,结合表1,思考:下面四类数据分别有哪些具体数据? 表1 “智能温室大棚”系统中的数据 设置数据环境的检测数据设备的指令数据设备的状态数据 【教师引导】 先请一位安静的学生回答,再请2-3位积极举手的学生补充。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智能温室大棚能够实现自动运行的重要依据是数据,这些数据从数据形态角度可分为连续量与开关量,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依托图片和表格唤醒学生记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