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8947

人教七上5.2城镇与乡村(学案及答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34194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城镇,乡村,学案,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主题思考】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示意中国福建省泉州景观。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乃至东亚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非常繁荣,人口众多。 泉州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泉州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极盛时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阿拉伯人的崛起对泉州的繁荣起到一定的影响,泉州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海外贸易时期。 你知道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区别吗? 【知识归纳】 <知识点> 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聚落的概念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 划分 聚落的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①_____的差异导致的 类型 划分依据 不同形式 生产活动 乡村聚落 生产方式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耕作、放牧、捕鱼、伐木 规模大小 规模较小的村庄和规模较大的集镇 城市聚落 规模大小 小城市、②____、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规模 一般较③____ 一般较④____ 建筑特点 分散、⑤_____ ⑥_____、高大 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 工业、服务业 人口分布 ⑦_____ 稠密 道路特点 少、⑧_____ ⑨_____、宽 二、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的分布 类型 分布区域 原因 密集区 河流中下游的①____地区或②_____地区 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稀疏区 地势③_____的高山、荒漠地区 土地贫瘠,不适于耕作 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④_____ 资源⑤_____的地区 不利于发展经济 四、聚落的形态 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三角洲地区 稀疏区 高山、荒漠地区 聚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多呈①_____分布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呈②_____分布 <重难点> 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下图示意德国某聚落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聚落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城市 B.金融城市 C.农村 D.渔村 2.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设施数量、规模不同 C.房屋高矮、密度不同 D.道路类型、宽窄不同 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下层架空,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下图试题土家吊脚楼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土家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潮湿 C.水源不足 D.木材匮乏 4.政府对部分年久失修的吊脚楼进行合理保护,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修缮,修旧如旧 B.放任自流,任其变化 C.整体拆迁,异地重建 D.全部拆除,原地重建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遗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读古代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完成5~7题。 5.有关诗中“此地”的聚落类型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房屋矮,经济发达 B.乡村房屋矮,发展农业 C.城镇房屋高,且密集 D.乡村房屋高,人口较少 6.若该地聚落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聚落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 A.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B.农田减少,商户林立 C.学堂变多,车水马龙 D.房屋变高,人口增加 7.“城中十万户”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的问题是( ) A.交通拥挤 B.噪声干扰 C.空气污染 D.高楼林立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探究资料: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