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积累(30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2分) (1)学而时习之( ) (2)匹夫不可夺志也( ) (3)温故而知新( ) (4)学而不思则罔( ) (5)不逾矩( ) (6)博学而笃志( ) 2. 翻译下列句子(18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文本理解(35分) 1. 选择题(15分) 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时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按时复习 B. 随时练习 C. 时常实践 D. 准时学习 孔子认为“三十而立”的“立”指的是( ) A. 立足社会 B. 知礼守礼 C. 事业有成 D. 家庭稳定 下列语录中体现“学思结合”思想的是(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表现了颜回的( )品格 A. 勤俭节约 B. 安贫乐道 C. 乐观开朗 D. 刻苦钻研 下列不属于君子人格特征的是( ) A. 重义轻利 B. 内心自足 C. 追求富贵 D. 人不知而不愠 2. 简答题(20分) 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人生轨迹揭示了君子成长的什么规律?(8分) 结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说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吾日三省吾身”包含了哪三个反思维度?这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6分) 三、思维提升(20分) 阅读下面两则语录,完成题目: 语录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语录二: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两则语录共同强调了什么观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0分)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止,吾止也”“进,吾往也”的主观能动性?(10分) 四、拓展应用(15分) 仿照“为学三境”(知之→好之→乐之)的格式,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修身三境”并简要阐释。(8分) 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简要分析其身上体现的“君子品格”:袁隆平、郭明义、樊锦诗。(7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积累 1. (1)按时 (2)改变 (3)旧的知识 (4)迷惑 (5)越过 (6)坚定 2. (1)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2)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3)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4)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5)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6)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二、文本理解 1. (1)C (2)B (3)C (4)B (5)C 2. (1)君子成长是阶段性提升的过程,从立志学习开始,经过不断修炼,最终达到道德与自由融合的理想人格。(2)学习的快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复习实践获得新理解的快乐;二是学问精进后吸引志同道合者共同切磋的快乐。(3)三个维度:为人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启示: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三、思维提升 1. 共同强调了志向的坚定性和主观意志的重要性。语录一通过“不可夺志”直接强调个人志向不可外力改变;语录二用“为山”“平地”的比喻,说明坚持与否取决于自己的主观选择。 2. 示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制定的目标能否实现,也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拓展应用 1. 示例:自省→笃志→安仁。自省:每日反思自身言行;笃志:坚定志向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