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 《红 岩》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新课导入 4 探究新知 6 课堂练习 5 7 布置作业 铁窗烈火铸忠骨 狱岭寒霜砺赤心 课堂小结 8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在历史大背景中把握共产党人在集中营的斗争历程,了解小说基于革命回忆录创作这一特点,建构追溯革命历程、复现英雄故事这一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的方法。 01 综合运用圈点批注、比较阅读、梳理归纳等方法,理清小说的叙事脉络,感受共产党人光辉形象,把握人物塑造的方法。 02 诵读、记录英雄经典话语,感悟“红岩”精神,深化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奋进的志向。 03 重点难点 1.在历史大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在集中营的斗争历程,了解 小说基于革命回忆录创作这一特点,建构追溯革命历程、 复现英雄故事这一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的方法 2.综合运用圈点批注、比较阅读、梳理归纳等方法,理清小 说的叙事脉络,感受共产党人光辉形象,把握人物塑造的 方法。 诵读、记录英雄经典话语,感悟“红岩”精神,深化对革 命文化的理解;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拼搏奋进的志向。 任务群 任务一 初涉作品·点亮整本书阅读 任 务 群 任务二 读法指导·怎样读《红岩》 任务三 专题探究·品评“红岩”英雄 任务四 专题探究·传承“红岩”精神 《红 岩》 第 一 课 时 铁窗烈火铸忠骨 狱岭寒霜砺赤心 导入新课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校举行红色经典作品阅读周活动,请同学们走进红色经典作品———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完成相应任务,从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涵养自身浩然正气。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涉作品·点亮整本书阅读 《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和杨益言,你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吗? 罗广斌(1924—1967),重庆忠县人。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 杨益言(1925—2017),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参与创作《红岩》一书。 《红岩》的创作背景,你知道吗? 1948-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至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物价飞涨,特务机构“中美合作所”在重庆设立渣滓洞、白公馆等监狱,大肆逮捕、迫害共产党人及进步群众,制造白色恐怖。 《红岩》这部小说是罗广斌、杨益言以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为基础创作的,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重庆的地下党人与垂死挣扎的黑暗势力英勇斗争的故事。 请同学们观察《红岩》的封面,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将你的思考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描述 封面 (1)色调: (2)图案: 分析 内涵 小结 作用 上半部分主要为鲜明的红色,与书名相呼应;下半部分主要是黑色,“红岩”二字为浅黄。 画有一棵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的松树,地上为坚硬的岩石,边上是悬崖峭壁。 (1)红色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象征着革命者的鲜血,象征着他们斗争、付出与牺牲的革命精神。(2)松树象征着革命烈士们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3)黑色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势力。 通过简洁有力的视觉语言,传递丰富的象征意蕴,体现革命历史背景,承载着革命精神内涵,激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红岩》这一书名有什么含义 请你从所查阅的相关背景资料,以及书中找到相关叙述和描写,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