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6206

八上地理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7999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地理,第五,建设美丽中国,单元,试卷,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地理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三大题,答第一大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答第二、三大题时,用黑色水笔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答案写错别字或用拼音代字均不得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作答,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5年9月23日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造成沿海部分地区的学校停课、工地停业、渡口和码头全部停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过境时( ) A.狂风暴雨 B.风沙漫天 C.高温酷暑 D.和风细雨 2.我国是受台风影响较频繁的国家,下列时间段中,台风在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3.台风“桦加沙”登陆前,我国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台风预警并指导沿海居民转移,这主要体现了应对台风灾害的哪一项措施( ) A.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 B.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C.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D.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漫步中国”专辑,其中一条漫步路线是走“胡线”(即“胡焕庸线”)。该路线分为四个地段:东北段(于林草交汇处穿行)、山西段(混搭的历史舞台)、陕西段(古老的地名串起乡情)、西南段(寻找人与自然的多样性)。读走“胡线”示意图,观察体验者行进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4.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百花园”的地段是( ) A.东北段 B.山西段 C.陕西段 D.西南段 5.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民俗文化多样,下列各段体验者描述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A.西南段———游览“天府之国”,品川菜 B.陕西段———跨越大兴安岭,赏“林海雪原” C.山西段———体验小桥流水“鱼米之乡” D.东北段———住黄土窑洞,听秦腔 6.走“胡线”西南段体验者于8、9月份穿越横断山脉,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是( ) A.暴雨 B.洪涝 C.泥石流 D.台风 2025年9月20日6时56分,台湾海峡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4.46度,东经119.24度,距台湾岛海岸线最近约53公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台湾海峡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处于( ) 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区域 B.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地带 8.发生地震时,若你正处于10楼家中,正确的避震措施是( ) A.迅速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B.收拾贵重物品后再寻找安全区域 C.直接从窗户跳向楼下空旷区域 D.立即躲到书桌下方或墙角等坚固遮挡物旁 位于河北省境内的塞罕坝,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塞罕坝林场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在荒漠沙地上营造起万顷林海,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每年夏季,塞罕坝都会成为北京游客的避暑圣地,原因是( ) ①更靠近冬季风源地,气温较低 ②植被覆盖率高,气温较低 ③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④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美化环境,增加湿地面积 B.增加降水,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C.减轻风沙危害,优化大气环境 D.涵养水源,减少黄河下游含沙量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开幕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