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课型 概念课 二、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引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并“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说明性文章时,重在把握文本信息。学生要准确把握说明文的信息,需关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三个方面的内容。 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自读课文,本单元学习的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运用多种说明顺序和表达方式,以说明文的语言、游记的形式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及具体构造,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崇敬之情。 2.教材解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教学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一篇自读课文。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照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了纪念碑的全貌、源起、结构、浮雕等,又按照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顺序详细介绍了十幅大浮雕,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赞美之情。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本单元已经学了两篇说明文,基本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了解阅读说明文的要求与目的,已经初步具备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曾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八上第一单元“新闻阅读”《消息二则》中也曾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学生对历史的熟悉,有助于从历史中提升思想,从先烈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2.行为习惯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亲情既有依赖又有叛逆,本文能引发其情感共鸣,促进对亲情的深层思考。 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背景年代有隔阂,需教师引导搭建理解的桥梁。 3.关键能力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知识的抽象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自我反思能力及各种观念、原则的快速形成。他们能在教师引导下,有意性地开展课本的活动探究。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我能准确读写出本课 “读读写写”的字音字形。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信息。 拓展性目标 1.我能识别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2.我能梳理文章内容及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挑战性目标 1.我能铭记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通过圈画关键词,获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信息。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1.根据说明方法的知识表格,判断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进而分析出说明方法。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1.结合助读资料和时代背景,铭记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 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我们准确前往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研学,现招募志愿讲解员,负责带领同学们参观纪念碑,并为同学们讲解。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 ②明确活动任务及目标。 ①进入情景,明确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