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2412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3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34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甘肃省,期中,答案,试题,法治,道德
  • cover
2025-2026-1 八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道德与法治 (满分: 50分 答题时间: 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讲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的时候,老师展示了一张图片,并对此进行了解释:“要想融入社会,应该把M翻过来,Me=我,We=我们。”这启示我们( ) ①个人是可以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 ②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③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A.法律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关系 3.公园、商场、交通设施等供众人使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涉及众人利益;社会成员需遵守公共秩序、道德准则等共同规则;公共设施、文化成果等为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等。这些说明社会生活具有( ) A.共享性 B.公共性 C.联系性 D.封闭性 4.2025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期间,深圳市某中学开展“暖冬助邻”志愿活动:学生志愿者分为三组,一组为社区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铃”并讲解使用方法;二组在校园周边路口疏导上下学交通(提醒学生遵守红绿灯);三组前往流浪动物救助站,协助工作人员给动物喂食、清理笼舍。他们在奉献中传递温暖,这样的活动有助于青少年() 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从志愿服务中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赢得他人尊重 ④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业进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说法体现“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是() 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C.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D.社会发展与个人无关 6.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在社会生活中() ①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 ②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 ③社会财富由部分人艰苦创造的 ④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启示我们中学生要() 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获得荣誉为目标 ②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生活态度 ③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忽视理论知识学习 ④努力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围绕着“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还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等议题。全球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互联网发展,是因为() ①互联网会彻底取代人工劳动 ②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③互联网促进社会生产的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 ④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某校贴在电脑教室里的一条宣传标语写道,“网络在生活中,而非在网络中生活”。对这句宣传标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做网络的俘虏,要做网络的主人 B.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 C.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扩大了交往领域 D.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进步离不开网络 10.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期间,起草组通过“中国政府网”开设“我给总理提建议·青少年专场”,收到全国中学生建言23万条;同时联合“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平台”,邀请100名中学生代表参与“模拟起草”座谈会,直接反馈意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互联网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渠道②网络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