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反映时代要求,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复习,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 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提升复习课堂实际效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年级学生的历史平均分在58分左右,四个平行班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知识基础存在明显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学生存在问题: 学生学习状态“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考完试感叹:“学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学”。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时空错位,史实不牢,常识欠缺等;学习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无法将所学史实与试题的实际情境相结合,总是机械的默写、死记硬背,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停留在表层,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对知识点只做到死记硬背;对知识整合不够,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机械刷题,临考应变能力死板,应试能力薄弱,答题方法技巧和书面表达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存在问题: 对新高考的命题思路、方向和重点内容把握还很不够;缺乏高考复习的经验、策略与技巧;片面依赖教辅资料,冷落教科书;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把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导致学生因为知识都已学过而缺乏学习热情;“一讲到底”、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督促还存在不足,不够严格。 (三)过往教与学存在的局限: 新课学习过程中按章节顺序循序而行,割裂了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宏观历史思维。新课学习历时较长,已学知识出现了较大遗忘。新课学习重视基础乃至历史常识,仅是进行知识点、线的学习。高考重点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及学科素养,这些方面还有待强化。新课学习所练题型是全面练习,个别题型缺乏针对性训练,尤其是论述题。同时过往教学中缺乏规律性、技巧性的总结。 三、目标 整合:纲要和选必融会贯通 时空:构建清晰的时空线索 概念: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迁移:在新情境中迁移所学知识 规范:研究答题模板,规范表达 对复习的基本预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和补薄 四、阶段复习时间安排 (一)时间安排: 一轮复习:2025年5月初—2026年2月底;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选必融合,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缺补漏,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落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个章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轮复习 :2026年3月初-2026年4月底; 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主要是点线面结合、适度拓展,专题训练、提升能力、史论清晰 三轮复习 :2026年5月上旬-2026年6月6日; 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练精讲。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