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4987

第二单元 第3课 自然之美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1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08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格式,七年级,人教,美术,初中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单元 第3课 自然之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核心内容:能说出2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及3种表现自然之美的媒材特性 。 掌握实践技能:能运用至少一种构图方法,选择水彩、彩铅或拼贴中的一种媒材,创作一幅完整的自然景物作品(如风景画、静物画),体现自然的整体意境 。 通过“技法学习—媒材探索—创作实践”的流程,学会运用构图与多元媒材表现自然之美的整体意境 。 在作品赏析与创作实践中,提升构图设计能力、媒材运用能力与创意表达能力 。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等方法,理解构图对自然作品整体意境的塑造作用 。 指导学生探索水彩、彩铅、拼贴等媒材的特性与运用技巧,完成一幅完整的自然景物创作 。 2. 教学难点 突破“认知从‘局部表现’到‘整体构图’的转化”难点:避免学生创作时仅堆砌自然元素,缺乏整体构图规划。通过“案例解析+构图练习”深化———展示中外经典自然作品:如梵高《星夜》(螺旋形构图营造动感)、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S形构图引导视线);讲解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发放“构图草图练习纸”,学生针对“秋日树林”“山间溪流”等主题,快速绘制2-3张构图草图,教师巡视指导“如何通过构图突出主体、营造意境”,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图认知 。 攻克“实践从‘单一技法’到‘媒材融合’的深化”难点:防止学生创作时仅局限于单一媒材或技法,无法展现媒材的独特魅力。通过“媒材体验+示范引领”实现———设置“媒材体验站”:水彩站、彩铅站(体验叠色法表现树叶层次)、拼贴站;教师示范“媒材组合运用”:如用彩铅勾勒树干轮廓,水彩渲染背景天空,拼贴彩纸表现花朵;发放“媒材选择指导卡”,根据学生选择的自然主题推荐适配媒材,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媒材特性,提升作品表现力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从‘局部之美’到‘整体意境’” 师:上节课我们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了自然的局部之美,比如一片叶脉清晰的树叶、一朵形态各异的花。但自然之美不仅在于细节,更在于整体的意境———那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流淌的溪流、错落有致的树林,共同构成了动人的画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自然之美(第二课时)》,学习用构图规划画面,用多元媒材创作完整作品,展现自然的整体魅力 。 学生活动:“意境联想分享”———学生分享提前构思的自然场景,并用一句话描述想营造的意境(如“我想画清晨的公园,营造宁静清新的感觉”),教师引导“如何通过构图和材料让画面展现这种意境?让我们从构图学习开始” 。 设计意图:衔接第一课时内容,用自然整体意境引发创作兴趣,通过联想分享明确创作方向,自然导入“构图与媒材创作”的主题 。 (二)新知探究(30分钟):“自然之美的‘完整表达’” 1. 第一部分:构图学习—搭建画面的“骨架”(10分钟) 师:构图是作品的“骨架”,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①“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焦点为顶点形成三角形,分为正三角(稳定、庄重,适合表现金字塔、山峰、大树)和倒三角(动感、活泼,适合表现瀑布、斜伸的树枝);②“S形构图”———画面元素呈“S”形分布,引导观者视线流动,富有韵律感,适合表现溪流、小路、海岸线;③“构图技巧”———突出主体(将主要景物放在画面黄金分割点或中心区域)、虚实结合(主体清晰,背景简略)、疏密有致(避免元素拥挤或空旷) 。 学生活动:“构图草图绘制”———学生领取“构图草图练习纸”,针对自己构思的自然场景,绘制2-3张不同构图的草图;分组交流草图,互相提出“哪种构图更能体现意境”的建议,教师选取典型草图点评指导 。 设计意图:通过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