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5857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513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统编,五四,学制,七年级
  • cover
往事依依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重点) 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难点)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自学导航】 1.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徜徉(cháng yáng) 浩渺(miǎo) 雕镂(lòu) 逃窜(cuàn) 凝注(níng) 谆谆教导(zhūn) 水泊(pō) 慷慨(kānɡ kǎi) 2.根据词义,写出成语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身历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3.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标题表明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合作探究】 【任务一 话“依依”往事】 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说说作者在课文中回忆了哪些往事?这些往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并完成表格。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初中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有同学认为第5段中“听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和“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中的诗”都是在讲听老师上课,两件往事重复了,可以删除其中一件。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两位老师的不同点。 明确: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总结:这些往事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一步一步接受文学的熏陶,一步一步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往事就这样为作者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二 品“依依”深情】 有人说,回忆性散文中其实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存在着两种感情,一种是过去的感情,一种是现在的感情。正因为过去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刻,所以当作者后来回忆往事时,依依之情自然而然地从笔端流淌出来。 1.几件往事,看似平淡,读来却耐人寻味。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体现作者“依依”情深的句子,并批注理由。可用“我选择_____这句,因为_____”的句式回答。(提示:可以从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修辞的手法、诗句的引用等角度去思考。)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明确:“年华似流水”运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不少”与“几件”,“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