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58648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73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71281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统编
,
语文
,
七年级
,
上册
,
9课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课件网
)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词句,学会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多样的句式进行描写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发展比较、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中描写的自然之美与童真童趣之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生动描绘事物的审美表现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场景,体会传统文化中私塾教育的特点,增进对不同时期文化现象的理解。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方法: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和叙事的方法,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以及按空间顺序写景等。 - 对比生活特点:理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不同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如百草园生活自由欢乐,三味书屋生活相对严肃但也有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百草园自由生活的怀念,也有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独特情感,需要结合社会背景和鲁迅的成长经历来理解。 -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这些语句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无奈、惋惜等复杂情感。 情境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像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或许有洒满阳光的小院,或许有藏着秘密的角落。鲁迅先生也有这样一段难忘的时光———他曾在一个叫“百草园”的园子里追过蝴蝶、拔过何首乌,也曾在“三味书屋”里跟着先生念书、偷偷画画。今天,就让我们推开时光的门,跟着他一起回到那个既有草木清香,又有笔墨书香的童年,去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百草园 三味书屋 知识讲解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知识讲解 鲁迅六岁时入私塾,12岁至17岁在三味书屋读书。 21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来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探寻背景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知识讲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水浒传》课件(2025-11-18)
23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2025-11-18)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提优卷(含答案)(2025-11-18)
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2025-11-18)
23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课件(2025-11-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