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1.2 比大小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 认识 “>”“<”“=” 这三种数学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和读法;2. 能够正确比较 10 以内两个数的大小;3. 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幻灯片 2:情境导入 ——— 动物聚会 故事引入: 今天森林里举办动物聚会,小兔子、小猴子和小松鼠都来参加啦!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森林聚会的动画图片,有 3 只小兔子、4 只小猴子、3 只小松鼠在草地上玩耍)。 提问互动: 同学们,仔细观察,小兔子和小猴子谁多谁少呀?小松鼠和小兔子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那怎么用数学的方式把它们数量的多少关系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比大小”。 幻灯片 3:认识 “=”——— 同样多 对应演示: 出示 3 只小兔子和 3 只小松鼠的图片,一只小兔子对应一只小松鼠,刚好一一对应完(用线条连接每只小兔子和小松鼠)。 讲解:当小兔子和小松鼠的数量一样时,我们就说它们同样多。在数学里,用 “=” 这个符号来表示同样多的关系。 写法教学: 示范 “=” 的写法,先写一横,再在下面写一横,两横要一样长(边说边在黑板或屏幕上示范)。 式子展示:3 只小兔子和 3 只小松鼠同样多,可以写成 3=3,读作 “3 等于 3”。 练习巩固: 出示一些数量相同的物体图片(如 4 个苹果和 4 个橘子),让学生用 “=” 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并读一读式子。 幻灯片 4:认识 “>”——— 大于 对比观察: 展示 4 只小猴子和 3 只小兔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小猴子比小兔子多(小猴子和小兔子一一对应后,小猴子还剩 1 只)。 讲解:小猴子的数量比小兔子多,也就是 4 比 3 大。在数学中,用 “>” 这个符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 符号特点: 介绍 “>” 的形状,开口朝左,像张着大嘴巴,大嘴巴朝着大的数(结合图片中 4 和 3 的位置,大嘴巴对着 4)。 写法演示:先写左边的大口,再写右边的尖,注意开口要写得圆滑(示范书写)。 式子表示: 4 比 3 大,写成 4>3,读作 “4 大于 3”。 练习强化: 给出类似数量对比的题目(如 5>2、6>4 等),让学生读一读式子,并说说谁比谁大。 幻灯片 5:认识 “<”——— 小于 反向比较: 还是小猴子和小兔子的图片,这次从少的角度看,小兔子比小猴子少(小兔子和小猴子一一对应后,小兔子不够)。 讲解:3 比 4 小,用 “<” 这个符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 符号区别: 对比 “<” 和 “>”,“<” 开口朝右,尖的一端对着小的数(图片中尖对着 3)。 写法教学:先写右边的尖,再写左边的大口(示范书写)。 式子书写: 3 比 4 小,写成 3<4,读作 “3 小于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 “<” 的式子(如 2<7、1<5 等),让学生认读并说明含义。 幻灯片 6:方法总结 ——— 比大小的技巧 直观观察法: 对于数量较少的物体,像刚才森林聚会里的动物数量,我们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地看出谁多谁少,从而确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数量的大小关系(回顾之前动物图片的对应过程)。 记住符号特点: “>” 开口朝左,大嘴巴朝着大的数;“<” 开口朝右,尖的一端对着小的数。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来报道。大口在前是大于,尖尖在前是小于。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举例练习: 给出一些数字组合(如 7 和 5、8 和 6 等),让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快速判断大小并写出相应的式子。 幻灯片 7:练习巩固 ——— 我会比大小 基础练习: 出示一组比大小的题目,如 3〇2、6〇6、4〇7 等,让学生在〇里填上 “>”“<” 或 “=”。 学生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