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学期,我们进入名人的生活,认识了和善而正直的藤野先生,了解了朱德母亲在恶劣社会环境中艰难bá( )涉的一生……我们走进散文的时空,去欣赏那没有婆娑倩影却永远笔直挺立的白杨,去感悟连绵雨季里密匝匝鲜yú( )的花朵中所蕴含的美丽风情……我们走近精美的建筑世界,认识中国石拱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徜徉于苏州园林,陶醉于《清明上河图》,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恶劣 婆娑 密匝匝 瞻 仰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bá 涉 鲜yú (3)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整地抄写到下面。(3分) 2.(2分)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中细柳是一个地名,其中“军”的意思是军队,讲述的是周亚夫的军队在细柳营发生的故事。 B.复述是对原材料内容的复原表述;转述是对他人故事或话语的信息传递。二者都要把握原材料原信息的要点,都要求准确、完整。 C.哲理散文一般是披露作者思想历程,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让人获得思想启迪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以议论为主。 D.介绍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茅以异就是抓住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造型优美的特征予以介绍的。 3.(8分)默写。 望即是看,用目观瞧,用心感悟。望又不同于看,望是登高,望是远眺,望中更是杂有无尽的情思。王绩登东皋,望见的是“ , ”的秋日晚景(《野望》);崔颢登黄鹤楼,望见的是“ , ”美丽风光(《黄鹤楼》);杜甫在京城远望,望见的是“ , ”的残破景象(《春望》);朱敦儒在金陵城楼北望,见到的是 ,又想到“中原乱”,不禁悲从中来: (《相见欢》)。 4.(8分)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我们的网络时代”综合性学习研究。 (1)第一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了近年流行的网络词汇和用语,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 杠精:指喜欢抬杠、与人争执的人,与过去的“抬杠”一词相比,更具贬义色彩。 家人们:常用于网络直播或社交媒体中,作为对观众的称呼,显得更加亲昵。 薅羊毛:指利用各种优惠活动或漏洞获取利益的行为,过去常被称为“捡便宜”。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曾经非常火爆,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 雨女无瓜:与你无关。这句话曾经非常有趣,但现在也很少见了。 这些网络流行词语和用语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搜集整理前几年流行但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的网络词语和用语后,做了以下总结: 网络词汇和用语往往是伴随着网络某一具体情境或事件产生的,如果网络词汇只是在某一特定语境下的表述,而这一情境又不具有普遍性,那么,随着情境的消失,这些词汇和用语就会很快失去生命力,失去吸引力。 这段总结中有一句话语序不当,请找出来并予以修改。(2分) (3)AI软件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小黎同学发现,AI软件可以替自己写作文,只要输入题目和要求,AI就能快速地生发出一篇作文来,并且老师也发现不了破绽。作为同桌,你将怎样劝告小黎同学不要这样做。(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5.(14分)阅读《夜深花睡》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丽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②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