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9336

【大单元教学】主题活动四 进行家乡某一产业分布与发展调查 课件(15页)+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91336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表格,教学设计,15页,课件,调查,发展
    (课件网) (粤教版)八年级 上 第四章 主题学习四 探访富宁县中国八角之乡———八角产业的分布与发展 活动目标 激趣导入 活动制作过程 活动评价 作业布置 新课标要求 活动成果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解读 从素养培育看,活动以 “家乡” 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标注、实地走访获取工业区位信息,契合课标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 的理念,强化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交通、资源等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落实 “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发展条件” 的课标要求,培育综合思维。而探究工业与环境的关系,则回应了课标 “树立人地协调观” 的价值引领。 活动简化复杂区位理论,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活动目标 1.掌握桂滇 “中国八角之乡” 核心产区分布与产业链布局,理解组织创新、科技赋能、品牌建设的振兴路径,提升特色产业分析能力。 2.明晰防城区、富宁县等八角主产区的空间格局,把握“联农带农 + 延链增值” 振兴逻辑,学会拆解资源型产业升级密码。 激趣导入 八角之乡 一、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 “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村寨,一片片八角林尽收眼底,犹如一张张绿毯,铺满了山头。 种植面积70.8万亩、吸纳带动5.57万人就业、农业产值18.24亿元……如今,八角成为富宁县种植时间最长、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产值最高、助农增收最强的支柱产业。   迈入新阶段,富宁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土特产”八角焕发出勃勃生机,撬动了全县千村万户增收致富,迈上共同富裕之路。 资料来源:富宁县人民政府网站 确定活动主题: 寻香富宁:解码 “中国八角之乡” 的产业分布与振兴密码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富宁八角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73 万亩种植区覆盖 13 个乡镇、1.84 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布局等),理解北回归线、喀斯特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分布的影响。 2. 梳理富宁八角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 的发展历程,明确科技、政策、市场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 学会运用地图、数据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产业分布成因,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2. 通过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小组探究,掌握产业发展的地理探究方法,培养综合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认识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带动 28 万人增收、5000 人就业),增强对地方产业的认同。 2. 树立“因地制宜、科技赋能” 的人地协调发展理念。 三、活动过程与方法(分三阶段实施) 1.任务布置: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富宁县政府官网、“文山发布” 等渠道收集资料,完成《富宁八角产业预习任务单》,包含: 标注富宁八角主产区在云南省的位置,分析喀斯特地貌与北回归线如何影响种植。 整理关键数据:种植面积、产量占比、综合产值等(2024 年鲜果 21 万吨、产值 15.6 亿元)。 2.方法指导:教师讲解“产业分布的自然 - 人文双因素分析法”,举例说明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指标 数据 备注 种植面积 73.15 万亩 占全国总量的 11.6%,县域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 鲜果产量 21 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约 1/3,单产水平从 2021 年的 189 公斤 / 亩提升至 300 公斤 / 亩。 综合产值 15.6 亿元 其中农业产值 12 亿元,加工产值 3 亿元,涵盖鲜果、干果、精油、日化品等全产业链。 市场占比 国内市场覆盖海底捞、盒马鲜生等百家企业,出口至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经济效益 惠及 28 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