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2286

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思考与行动 课件(共49张PPT)

日期:2025-11-0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31670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思考,行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思考与行动 1.认同社会规则,认同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三者密不可分;了解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含义、内容、重要性;了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初步树立秩序意识、规则意识,践行自觉维护秩序、遵守社会规则。 2.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增强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律能力,提高文明素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3.认同文明有礼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解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学会在公共场所展现文明素养,促进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认识到文明有礼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4.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知道诚信的内涵,理解诚信对个人生存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了解民法典中的诚信原则,提高法律意识,践行民法原则;恪守诚信,努力做诚信的践行者。 5.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友善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知道友善的内涵,理解友善重要作用;培养友善品质,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换位思考、宽以待人,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友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乐于助人,主动承担起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6.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要求;提高道德修养,明辨是非,遵守社会公德;理解法治意识的含义及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主动学习法律,敬畏和信仰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提高建设法治社会的责任感。 7.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要求;提高道德修养,明辨是非,遵守社会公德;增强法治观念,掌握学会依法办事的途径,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是怎样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材料一:近些年,广场舞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广场舞洋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但噪声扰民、争抢场地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对此,有的地方发布了广场舞活动文明公约,有的地方出台了广场舞活动管理办法。 材料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针对失信被执行人推出了多项信用惩戒措施,如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贷款和办理信用卡,不得担任企业高管,等等。这些措施让失信者为失信行为付出代价,有力弘扬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规则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还为个体提供了行为准则和预期,确保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有序进行。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乱扔垃圾、不按顺序排队、占用消防通道等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 请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社会生活中不遵守社会规则、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开展调查活动,确定调查主题和调查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调查表 调查主题 调查方法 存在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乱扔垃圾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或人物访谈等。 ①公众环保意识淡薄。许多人对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 ②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桶数量不足或分布不理,导致部分区域难以找到合适的垃圾投放点,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垃圾桶的数量明显不足。 ③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对于乱扔垃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