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题型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3 【题型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5 【题型3】利用一次函数选择方案 9 【题型4】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14 【知识点1】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关键是读懂题意,建立一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实例中的函数图象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 ①描点猜想问题需要动手操作,这类问题需要真正的去描点,观察图象后再判断是一次函数还是其他函数,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相关的问题. ②函数与几何知识的综合问题,有些是以函数知识为背景考查几何相关知识,关键是掌握数与形的转化;有些题目是以几何知识为背景,从几何图形中建立函数关系,关键是运用几何知识建立量与量的等式. 1.(2024春 平泉市期末)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0cm,腰长y(cm)是底边长x(cm)的函数解析式正确的是( ) A.y=-0.5x+20( 0<x<20)B.y=-0.5x+20(10<x<20)C.y=-2x+40(10<x<20)D.y=-2x+40(0<x<20) 【答案】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y+x可得出y与x的关系,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确定x的范围. 【解答】解:根据三角形周长等于三边之和可得:2y=40-x ∴y=20-0.5x, 又∵x为底边, ∴, 解得:0<x<20. 故选:A. 【知识点2】一次函数的应用 1、分段函数问题 分段函数是在不同区间有不同对应方式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划分,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 2、函数的多变量问题 解决含有多变量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3、概括整合 (1)简单的一次函数问题:①建立函数模型的方法;②分段函数思想的应用. (2)理清题意是采用分段函数解决问题的关键. 1.(2024 佛山校级一模)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往B地、A地,两人相遇时停留了4min,又各自按原速前往目的地,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甲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②甲行走的速度是乙的1.5倍;③a=34,b=80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B 【分析】由题意根据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甲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对各个结论依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①当x=0时,y=1200, ∴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结论①正确; ②乙的速度为1200÷(24-4)=60(m/min),甲的速度为1200÷12-60=40(m/min),60÷40=1.5, ∴乙行走的速度是甲的1.5倍,结论②错误; ③a=1200÷40+4=34,b=(60+40)×(24-4-12)=800,结论③正确; 故结论正确的有①③. 故选:B. 【题型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典型例题】直线y=﹣x+1与y=2x+a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不可能是( ) A. B. ﹣ C. ﹣ D. ﹣ 【答案】D 【解析】解方程组, 可得, ∵直线y=﹣x+1与y=2x+a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即, 解得﹣2<a<1, ∴a的取值不可能是, 故选:D. 【举一反三1】若直线y=ax﹣3与直线y=5x+2的交点坐标为(m,n),则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解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直线y=ax﹣3与直线y=5x+2的交点坐标为(m,n),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故选:C. 【举一反三2】如图,一次函数y=x+1与y=ax+5的图象相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2,那么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 . 【答案】 【解析】把x=2代入y=x+1得,y=2+1=3, ∵一次函数y=x+1与y=ax+5的图象相交于点P(2,3),则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 故答案为:. 【举一反三3】已知点A、B、C、D的坐标如图. (1)求直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