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3064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三 歌唱我们的祖国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3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教案,祖国,我们,歌唱,学习
  • cover
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三 歌唱我们的祖国教案 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三”的核心内容,以“歌唱我们的祖国”为主题,旨在通过聆听、演唱与创编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爱国主义音乐作品的情感力量与艺术魅力。教材选取了《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飘飘》等具有代表性的当代爱国歌曲,结合歌词意象与旋律结构,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对国家的深情礼赞。内容设计强调“情—声—技”融合,体现音乐课程的情感育人功能,为后续开展合唱排练与舞台展演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情感表达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对集体荣誉感有强烈认同,但部分学生在公开演唱中存在紧张、音准不准、节奏不稳等问题。同时,学生对“爱国”的理解仍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具体情境支撑。教学中需打破“唱得响=爱得深”的误区,用真实故事与情境体验唤醒情感共鸣,实现从“被动演唱”到“主动表达”的转变。 课时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1. 能准确说出至少两首爱国歌曲的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并简述其在国家重大场合的应用场景。 2. 能在小组讨论中表达对“祖国”的个人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语言运用 1. 能用简洁语言描述歌曲中的关键意象(如:“浪花”“旗帜”“山河”)及其象征意义。 2. 能在演唱中清晰传达歌词情感,做到咬字清晰、语气自然。 思维能力 1. 能分析歌曲旋律走向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判断高潮段落的设计意图。 2. 能基于歌词内容推测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 审美创造 1. 能模仿一段旋律进行即兴哼唱,加入身体打击节奏。 2. 能围绕“我心中的祖国”主题,创作一段8小节的旋律片段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准确掌握《我和我的祖国》主歌与副歌的旋律特点与情感表达方式。 2. 理解“小我融入大我”的艺术构思,建立个人与国家的情感联结。 难点 1. 学生难以在集体演唱中保持音准与节奏稳定,尤其在高音区。 2. 如何将抽象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可感知、可表达的具体动作与声音。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音频、国旗模型、任务卡、舞台灯光模拟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祖国之声·开启心之门【7分钟】 一、创设“祖国之声巡演队”情境,发布探索使命 (一)、播放一段混合音效:国歌奏响声、欢呼声、飞机起飞声、城市晨曦鸟鸣 1. 教师手持一面小型国旗,轻声说:“同学们,欢迎加入‘祖国之声巡演队’!今天,我们不是去演出,而是去寻找那些藏在歌声里的‘中国心跳’。” 2. 屏幕亮起一张动态中国地图,标注四个演出站点: - 北京天安门:标记“升旗时刻” - 青海湖畔:标记“高原回响” - 深圳夜市:标记“灯火人间” - 西藏边境:标记“边关守望” 3. 提问:“如果让你为这四个地方各选一首最能代表它们的‘祖国之歌’,你会选什么?” 4. 引导学生猜测:是不是越庄严的地方,越需要庄重的歌?是不是越热闹的地方,越需要温暖的歌? 5. 展示任务卡:“请跟随我们的‘心之列车’,穿越四座音乐驿站,解开每一段旋律背后的‘情感密码’。” 6. 分发“巡演队员证”贴纸,每位学生获得一枚,增强角色代入感。 1. 听音效,感受祖国的多元声音画面。 2. 观察地图,关注四个演出站点标识。 3. 大胆猜测各地域可能的歌曲风格特征。 4. 接收“巡演队员证”,产生身份认同。 5.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寻“歌唱祖国”的情感密码。 评价任务 情境反应: 任务理解: 角色投入: 设计意图 以“祖国之声巡演队”为虚构身份,将抽象的爱国情感具象化为可探索的“音乐旅程”。通过混合音效营造沉浸式听觉场景,激发好奇心。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