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在国家考古博物馆龙文物特展上,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关于龙的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石堆龙,长江下游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四龙首玉镯,陕西南部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蚌形龙,山西陶寺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彩绘龙纹陶盘等。据此可知( ) A.“龙”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 B.华夏认同观念在周边民族产生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龙”图腾成为王权身份的象征 2.据史书记载,夏王朝传有14世17位王。在这些王的王位传承中,有两次是弟弟继承兄长之位,还有一次是弟弟之子去世后王位复归兄长之子,其余的情况皆为儿子继承父亲之位。这反映了夏朝( ) A.形成“家天下”局面 B.政治局势的动荡 C.深受禅让制的影响 D.王权面临的挑战 3.1919年6月,由孙中山支持的《星期评论》在上海创刊,重点介绍与研究国内外劳工运动,宣传社会主义,并开启了《共产党宣言》译作的起点;它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认同 B.国民革命运动进一步深入 C.国共两党思想上达成共识 D.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4.《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史记·夏本纪》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据此可推断( ) A.禹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 B.启的贤能远超于益的贤能 C.世袭制利于国家社会稳定 D.原始民主传统逐渐被破坏 5.商鞅变法时期,秦国颁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不分家),倍其赋。”这一举措旨在( ) A.普及个体经营方式 B.逐步推广铁犁牛耕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6.1918年初,李大钊就向其友人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的情况,并在年内连续撰写三篇文章,称“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彩色者也。”这一举动(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D.说明李大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度( ) 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8.里耶秦简的“官署日常事务”简,记载了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以及各类地方行政事务皆需记录在案等内容。据此可知秦朝( ) A.建立了完备的监察制度 B.统一了公文的书写要求 C.地方行政管理走向规范 D.地方行政事务繁琐复杂 9.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政治带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10.周秦之变不是简单的朝代之变、政权之变,而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深刻的全方位变革,使中华文明完成了一次伟大转型和自我升级,使之从早期形态迈向成熟形态。这一变化带来的最主要的政治影响是( ) A.形成了大一统国家形态结构 B.建立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模式 C.摧毁了贵族政治的统治基础 D.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11.《北史·魏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