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7725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7.1《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26张PPT)+教学设计(表格式含反思)

日期:2025-11-1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626599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1课时,格式,教学设计,PPT,26张,教学课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7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第 1 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 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 1 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 17 章第 1 节的第 1 课时,聚焦人体抵御病原体的免疫防线,是 “健康地生活” 单元的核心内容。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感冒现象为切入点,通过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实验,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功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差异。 从知识逻辑来看,本节前承 “人体的营养与呼吸” 等生理基础内容,后为 “传染病与免疫”“用药与急救” 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建立 “人体自身防御机制” 的认知框架,理解健康生活的科学原理。此外,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环节,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强化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念,并引导学生形成关注自身免疫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准确说出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并能举例说明各防线的具体功能(如皮肤阻挡病原体、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清晰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与特异性免疫(后天、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明确两者的核心特征及包含的防线范围。 解释抗原、抗体的概念,描述人体抵御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过程(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清除抗原→记忆细胞留存),理解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三道防线的结构与防御功能的对应关系,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强化 “结构决定功能”“人体是统一整体” 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结果推导皮肤的屏障作用,通过对比三道防线的特点归纳免疫类型规律,培养逻辑推理、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等),提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与结果分析能力。 社会责任:结合皮肤破损易感染、打针前酒精消毒等生活实例,认识免疫防线对健康的重要性,形成主动保护皮肤、正确处理伤口的健康意识,关注自身免疫健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与功能,能结合实例(如呼吸道黏膜清扫异物、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病菌)说明各防线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分,明确两者在形成时间、作用范围、针对性上的差异(如第一道防线是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的、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 理解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实验的设计逻辑(通过苹果果皮与人体皮肤的类比,控制变量探究屏障作用),并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结论。 解释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过程,尤其是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及记忆细胞的功能(如患过水痘的人不再患水痘的原因),突破抽象生理过程的理解障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生活场景引入:展示班级同学感冒的图片,提问 “为什么感冒病毒会在班级传播?多数同学未服药却能痊愈?” 概念铺垫:明确 “病原体” 的定义(能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寄生虫等),展示相关病原体图片(如感冒病毒、链球菌、蛔虫)。 1. 结合自身感冒经历,思考教师问题,表达自己的猜想(如 “人体能自己杀死病毒”)。 2. 观察病原体图片,初步了解常见致病生物,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活动1: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1. 提出问题:苹果的果皮是否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