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吕梁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进入2025年10月份以来,山西多地遭遇连续降雨,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等地均创下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历史纪录。下表为吕梁某地10月3日~10月13日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风向及风速 10月3日 多云 21℃ 12℃ 东风2级 10月4日 小雨 17℃ 13℃ 东南风1级 10月5日 大雨转中雨 15℃ 13℃ 东北风1级 10月6日 小雨转中雨 15℃ 13℃ 东风2级 10月7日 小雨转中雨 18℃ 15℃ 东风1级 10月8日 小雨 15℃ 9℃ 东北风2级 10月9日 小雨转中雨 9℃ 8℃ 东北风1级 10月10日 中雨 12℃ 7℃ 东北风1级 10月11日 小雨转中雨 15℃ 9℃ 北风1级 10月12日 中雨转多云 12℃ 6℃ 东北风1级 10月13日 晴 19℃ 5℃ 东北风1级 1.该地本轮降水天气过程的明显特点是( ) ①持续时间长 ②降水强度高 ③晴雨转换频繁 ④累计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导致山西多地遭遇连续降雨的主要原因有( ) A.副高偏强且位置偏北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C.强对流天气持续爆发 D.热带气旋反复登陆 3.本轮降水天气过程对山西产生的较大影响是( ) A.秋收秋种受阻 B.居民用电量猛增 C.居民出行不便 D.泥石流灾害多发 亚热带北界是中国气候带上的重要分界线。研究发现,亚热带北界北移对我国农业布局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亚热带北界三个时段的位置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亚热带北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 ) A.西段整体向低海拔移动,东段北移幅度较大 B.西段整体向高海拔移动,东段北移幅度较大 C.向南整体平移,南移幅度随纬度递增 D.向南整体平移,南移幅度随纬度递减 5.亚热带北界在西安周边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有( ) A.全球变暖 B.冬季取暖 C.城市热岛 D.植被变化 2025年7月19日,总投资1.2万亿元、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意味着酝酿了几十年的世界超级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选址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河段,通过“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创新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通过“雨季蓄洪、旱期放水”均衡下游径流。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工程设计5座梯级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含沙量大 B.河道弯曲度高 C.河流径流量大 D.河流落差过大 7.与三峡等河谷水电站相比,该水电工程设计方式的显著优点是( ) A.对河谷生态系统的破坏小 B.水能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C.防洪抗旱等综合效益明显 D.受不利自然条件制约小 南极半岛西侧土壤类型多、成土条件较好,区内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大。该区年均温约-2℃,年降水量200~1000mm。图左虚线所示区域是南极洲土壤类型多、成土条件较好的区域。图右示意该区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有( ) ①低等植物 ②高等植物 ③动物栖息 ④海洋鱼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与深度24~62cm土层相比,深度大于62cm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 ) A.淋溶作用弱 B.植物根系深 C.母质风化强 D.有机质淀积 10.该区成土过程漫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动植物稀少 B.母质风化慢 C.年均温较低 D.全球变暖快 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是全球洋际海水输运唯一的热带通道,由印尼贯穿流和南海贯穿流组成,其流量变化受季风、厄尔尼诺等多因子调控。受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南海贯穿流冬夏季呈现相反的流向。印尼贯穿流的水体输运量北半球夏季大、北半球冬季小。下图示意某季节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季节及驱动南海贯穿流的盛行风是( ) A.北半球冬季 东北风 B.北半球夏季 东南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