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这反映出宋代家训( ) A.适应市民阶层兴起的需求B.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导致崇文抑武风气盛行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来一片新天地。下列选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②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③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3.自汉以后,中国古代王朝治国儒、法结合,辅之以道,儒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儒法结合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韩非 D.老子 4.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 标志“以法治国”的开始 B 汉朝制定《九章律》《二年律令》等 标志中华法系的确立 C 《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 开启了律令儒家化 D 明朝以“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重修《问刑条例》 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 A.A B.B C.C D.D 5.隋唐时期,大理寺负责审理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京官犯罪、州县上报的疑难案件,刑部负责复核,御史台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大案通常由三部门的长官共同审理,皇帝常常根据案情,派司法部门以外的官员审理,死刑案件须奏请皇帝批准。由此可知,隋唐法治( ) A.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B.程序复杂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C.强调分工确保审判公平公正 D.践行了分权制衡的政治理念 6.下图所示为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及其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的情况。据此推知,我国( ) A.红色旅游成为民众的首选目标B.公民的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C.重点弘扬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D.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7.截至202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890部。其中,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221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202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3467部。党内这些法规的制定( ) A.健全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B.反映出依法治国目标的完成 C.推动法治建设进入新发展时期 D.表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 8.2020年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立法部门针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等民众集中关注的问题,既组织教育专家、监护人代表专题论证,也通过“少年议事会”等形式听取未成年人诉求,最终在法律中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机制”“网络保护专章”等条款。这体现出我国( ) A.法律修订以公众意见为根本依据B.法治建设注重回应民生关切 C.未成年人可深度参与立法全过程D.司法实践突破传统法律框架 9.1950年至1952年,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