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2746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5261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阶段性,答案,图片,试题,历史
    临澧一中2026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良渚文化出土文物材质等比较表。表中文物的发展变迁 主要反映了( ) 文化遗址 陶器 玉器 其它 裴李岗文化 粗砂红陶 砂岩磨盘、骨笛 (约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 仰韶文化 (约公元前5000一前3000年) 彩陶为主,红陶黑彩 极少 磨制石器、骨针 良渚文化 黑陶(蛋壳陶)、 玉器,神徽 纹饰 象牙权杖、漆器 (约公元前3300一前2300年) 轮制 A.从生存需求到精神信仰的演进趋势 B. 贫富分化促使私有观念与阶级形成 C.文化传承与交流奠定多元一体格局 D.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特征 2.《汉书音义》载,“以当为更卒,出钱三百文,谓之过更”,这三百文是指的秦半两钱, 在汉代行五铢钱后,因为通货膨胀的缘故,应缴纳一千钱方可雇人代役。但政府仍按三 百钱的旧制征收过更费。汉政府的上述征税办法() A.扩大了政府的赋税来源 B.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 C.反映了征税标准的变化 D.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3.魏晋之际,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 风气上崇尚“清谈”。以上现象源自于( ) A.士族阶层的政治诉求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 D.封建经济遭到破坏 4.图1为唐代文物,分为“帖”和“抄”两部分:“帖”是孔目司所发公文,钤有“安西 大都护府之印”;“抄”为行官出具的收据。 配 右 大意:784年,孔目司告知莲花渠村织匠白俱满尖鸡 (人名)要求纺织春装布,一百尺;如果完成上述织 布任务,按照有关规定,就无须参加疏浚渠道、协助 自快 屯夫耕作以及一些临时的“差科”。 的 行官收到织匠缴纳的春装布一百尺后出具了收据。 图1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唐朝( A.手工技术与劳作方式 B.户籍制度与民族交往 C.边疆管理与赋役制度 D.西域商路与驿道维护 第1页 5.元朝初期,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开凿了会通河与通惠河,将此前以洛阳为中心的“人” 字形运河,改造为以大都为中心的南北直航河道,“此河一开,京师之米,皆藉南方供 给。”这一工程的实施() A.维系了元朝财政收入的稳定 B.适应了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C.推动了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 D.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6.明清时期苏州手工业发达,不少手工业产品摆脱“技”与“术”的范畴,而达于“艺” 与“道”的境界,由此出现当时频为流行的专用名词一一“苏作”。据此可推知当时 () A.注重技艺与文化融合 B.区域分工体系成熟 C.苏州成为手工业中心 D.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7.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通过后,驻美公使郑藻如向美国国务院递交照会指出:“华工 来美系遵两国条约,今美方单方禁绝,实背条约精神。”他援引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 约》中“自由移民”条款,要求保障华侨“财产与人身安全”。驻美公使郑藻如此举 () A.意在强化华侨的国家认同 B.说明清政府正式放弃闭关锁国 C.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困境 D.借助国际法维护海外华人权益 8.民国初年,“在商言商”是多数商人恪守的信条。商界虽要求增加参议院席位,其意图 仅为“使政府有所咨询,而商人得以陈述商情…庶于官商交际之间,无扦格(互相抵 触)不通之弊”。由此可知,当时() A.商人群体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B.资产阶级未能引领革命发展方向 C.民主政治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D.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社会政治实践 9.图2所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一历史阶段一份中国共产党所创报刊的高频词摘编。 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劳动万岁八小时工作制马克思纪念先锋队阶级战争唯物史观 图2 A.进行思想启蒙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