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郭小川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 当时,满怀革命热情的诗人踏过祖国的南方和北方,为人民群众伟大的奋斗精神所感染,接连写下许多基调高昂的诗篇,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导语 作者介绍 () 郭小川1919年—1976年 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 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 “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 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 主要著作有: 《团泊洼的秋天》《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还有一些政论、杂文作品。 代表作品 解题 借指夏秋间田野里大片长得又高又密的高粱、玉米等。 青纱帐 “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起青纱帐啊!” 甘蔗林 表示话题的转换,全文主要内容为青纱帐、甘蔗林。 “——— 在 北方 染上战斗的火光 生出翅膀 炼成纯钢 浴过壮丽的朝阳 精读诗歌 1.请说一说青纱帐场景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青纱帐: 象征昔日艰辛的民主革命时期,那是中国人初心的发源地,遥远而又亲近。 精读诗歌 1.请说一说青纱帐场景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甘蔗林:象征幸福甜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香 甜 美 亮 精读诗歌 2.甘蔗林与青纱帐有什么不同? 营造出一副美好、安逸令人喜爱的场景,与青纱帐场景截然不同。 青纱帐: 象征昔日艰辛的民主革命时期 甘蔗林: 象征幸福甜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精读诗歌 3.对于这两者不同象征意义,诗人作何回答? 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情和干革命以四海为家的战士胸怀。既爱甘蔗林,也爱青纱帐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回答了 “令人神往”“翻动战士衷肠”的原因。 “老一代还健步如飞,新一代又紧紧跟上。” “因为我们的甘蔗林呀,已经是新时代的青纱帐!” 精读诗歌 风暴、雷声、太阳、月亮、露珠、雨水、天空、大地———第8、9节 自然环境 胆大、心细、性子刚、胸宽、气壮、眼睛亮———第10节 战士性格 叫他们投降、把他们埋葬、变为锐利的刀枪、织成强大的罗网———第11节 杀敌战场 4.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物品是否有相同的意义? 书写老一辈永葆革命青春的气魄和新一代茁壮成长的美好前途,诗人表现出战斗者的光荣传统始终在发扬光大,新老两代革命战士并肩战斗必能战胜一切。 自然环境 战士性格 杀敌战场 精读诗歌 4.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物品是否有相同的意义? 全诗12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是全诗的总起。 第二部分(第2至第11节),尽情铺陈青纱帐与甘蔗林的异与同,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时代的必然联系,说明自己之所以如此激动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全诗,点明“青纱帐”与“甘蔗林”的象征意义。 把握主旨 1.通过精读诗歌,划分诗歌文脉。 2.这首诗歌有何独特之处?(写作手法) 看见了甘蔗林, 我怎能不想去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啊, 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纱帐, 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 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 把握主旨 通过回环渐进的吟咏,为诗歌奠定热烈而又悠扬的抒情基调。“令人神往”:立足于甜美的甘蔗林,追忆到遥远的青纱帐。“翻动战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