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7867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八一路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5517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学期,试题,历史,考试,模拟
  • cover
高--部历史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为早期中国都邑遗址分布图。据此可知,早期中国 A.南北经济联系加强B.国家结构较为完备C.中原处于核心地位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2.公元前312年,燕昭王采纳了大臣郭隗礼遇贤士的建议,为其“筑台而师之”。不久,燕昭王又在郭隗居处高筑“黄金台”,以真金招贤纳士,“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燕昭王此举 A.为争夺春秋霸主创造了条件 B.冲击了传统的贵族政治秩序 C.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D.保障了吏治清明与社会安定 3.如表是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的高度评价,其评价的主要视角是 摘录内容 来源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4.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这一现象 A.削弱了中央的权威B.维系了王室的团结C.确保了政权的稳定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南北朝时期,不但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统治者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的生活方式趋同 B.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 C.宗法观念被普遍接受 D.统一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6.史料记载隋朝各地官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民间义仓“又皆充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的推动C.国家统一的实现D.自然条件的优越 7.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遣唐使吉备真备归国时携回《唐礼》一百三十卷、《大衍历》一卷、《乐书要录》十卷等许多典籍。同他一起的学问僧玄昉也带回经论章疏一千零七十六部。这 A.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B.印证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C.丰富了礼乐制度的内涵 D.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8.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能佐证“相权衰落”的是 A.设诸路转运司管地方财政 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 D.实行重文抑武提倡文治 9.北宋的士大夫关怀现实,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都体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反映了当时 A.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科举制度的革故鼎新 C.理学思想的深入民心 D.财政状况的日益恶化 10.图3、图4分别是唐朝与元朝的行政区划图。与唐朝地方行政区划相比,元朝的行政区划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经济发展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边患危机 11.宋代笔记体著作《萍州可谈》记载:宋真宗时外戚刘美的女儿嫁给开封茶商马季良为妻。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记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求娶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据此可知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重农抑商观念已被颠覆 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经济发展冲击思想观念 12.图6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古代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植被破坏推动农耕发展 C.唐代东北开发加快 D.农耕文明范围逐渐扩展 13.明永乐年间(1403-1424),内阁制度初现端倪。但直到万历朝(1573-1619)修订的《明会典》中,内阁职掌仍附于翰林院条目之下。内阁公文来往盖的是翰林院之印,而各衙门送内阁的则称“行翰林院”。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行政效率不高B.未取得法定的地位C.服务于翰林院D.与司礼监相互牵制 14.早在明朝建立之前,就有人向吴王朱元璋进言,“海宁等处沿海州县,皆是边防之所,宜设兵镇守”;清乾隆年间,浙江巡抚奏称,“杭州府属海宁县,系海疆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