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襄阳六中 南漳一中 老河口一中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986年长治市博物馆在潞州区小神村发现一处文化遗址,学者依据出土遗物判断其接近晋南陶寺类型的龙山文化,做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遗址出土了 ( ) A.燧石工具 B.彩陶碎片 C.黑陶残片 D.青铜器具 2.春秋时期,土地归贵族世袭所有,“田里不鬻”是通行准则;战国时期,各国经变法废除井田制、开辟阡陌,土地买卖渐趋合法,地主阶层不断壮大。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转型的演进 C.思想观念的革新 D.民族交融的提速 3.秦始皇统一后,强制迁徙六国贵族豪强至关中,试图削弱地方势力;但秦末起义时,楚、韩、燕等各路势力纷纷拥立原六国王室后裔复国,迅速瓦解了秦朝地方统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秦朝( ) A.基层地方治理混乱无序 B.未能构建起统一国家的认同 C.推行暴政导致自身灭亡 D.关东与关中的地域矛盾尖锐 4.西晋人所撰的《江表传》记载,东汉末年钜鹿太守郭典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中郎将董卓攻黄巾贼张宝于曲阳。典作围堑,卓不肯,典独于西当贼之冲,昼夜进攻,宝由是城守不敢出”。由此可见,该书 ( ) A.为研究黄巾起义一手史料 B.侧重记录董卓的军事失误 C.带有鲜明的统治阶级立场 D.详细还原了军阀混战起因 5.魏晋以后,出现了“自淮以北,万匹为市;从江以南,千斛为货”的情形。430年南朝设立钱署铸造四铢钱;447年规定一枚五铢钱可兑换两枚四铢钱;465年又铸二铢钱,与五铢钱等价。这些频繁变动的货币政策 ( ) A.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B.规范了货币流通的秩序 C.影响了商品市场的稳定 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变革 6.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谱系之学盛行。从现存贵族墓葬墓志来看,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贵族,宣称自己是炎黄后裔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汉族贵族。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宗法门第观念已普及全国 B.各族民众渴望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借谱系争夺正统 D.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 7.武则天执政期间,大力打击关陇世家,通过科举制破格提拔寒门士人担任要职,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劝农桑,薄赋役”的政策。这些举措对唐朝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引发统治集团内部冲突 B.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C.促使土地兼并问题恶化 D.让科举制度替代了察举制 8.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后,西汉昭宣时期及东汉逐步完善西域军事管理体系;唐朝则设置安西四镇与伊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葱岭东西羁縻州府的管辖。这些机构设置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B.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C.推动中华文明向中亚扩展 D.推动中央行政体系的创新 9.白居易在《重赋》中咏叹:“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诗句内容说明( ) A.实物征税形式加重农民困苦 B.安史之乱对唐朝经济的摧残 C.商品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 D.两税法实施中加重民众负担 10.隋唐是莫高窟艺术的鼎盛阶段,敦煌莫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