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第 2节比大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识符号“=”“>”和“<”,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写法,会用“=”“>”和“<”描述1~5 的大小关系。 2.借助图形比较数量多少,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感悟相等或不等的关系。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4、通过数学活动,体会符号简洁、明了的作用,培养符号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 正确使用“>”“<”和“=”表示 1~5 的大小关系。 2.难点 正确区分和使用“>”和“<”。 课前准备 课件,小猴子、香蕉、桃子、梨的图片,田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环节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主题图)今天,三只小猴子一起郊游,午饭的时候它们把自己带的水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看看它们带来了哪几种水果 如果每种水果每只小猴子只分1个,这些水果够分吗 学情预设:(1)小猴子们带来了桃子、梨和香蕉。(2)因为图中水果散乱放置,学生很难一下看出小猴子分别和桃子、香蕉、梨比较,谁多谁少,不能很快确定每一种水果是否够分。 【设计意图】由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图片中每种水果无序地摆放,让学生很难一下进行数量的比较,从而引发学生对有序排列的需求。 环节二:探究新知 (一)整理图片,有序排列 提问:这么多的水果,真不好分。你能想一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 学情预设: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按照自己的方法摆放。 提问:哪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学情预设: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摆一摆(纵向) 摆一摆(横向) 分一分 数一数 3 只小猴子,3个桃子,2根香蕉,4个梨。 提问: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整理,有的同学摆了摆,有的同学分了分,还有的同学数出来小猴子和每种水果的数量。你们真有办法! 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和分一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设;都是一个对着一个。 提问:哪种方法更容易让我们看出来谁多谁少 学情预设:摆一摆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用摆一摆的方法,比一比小猴子和每种水果的数量多少。 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小猴子、桃子、香蕉和梨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别进行排列,使原来散乱的事物变得有序,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还是同样多。 【设计题图】通过把凌乱的事物按顺序排列,让学生感受有序排列的好处,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认识“=” 让一组用摆一摆(纵向)方法整理的学生进行展示介绍。 任务1:利用卡片直观比较 提问:刚才有只小猴子已经着急地抱起一个桃子要吃了。我们先比一比小猴子和桃子的数量吧。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比的 比的结果是什么 学情预设:我们把小猴子和桃子都竖着排起来,发现一只小猴子对着一个桃子,有3 只小猴子,也有3个桃子,它们是同样多的。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图片(出示: 和 同样多) 3 3 任务2:认识“=”,理解含义 提问:同学们看这句话,它告诉我们小猴子和桃子同样多。除了摆卡片和用文字叙述,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式表示“小猴子和桃子同样多” 教师指出:小猴子的数量是3,桃子的数量是3,它们的个数都是3。它们同样多,两个3中间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连接(在两个3中间写“=”)。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 它叫“等号”(出示:等号),等号表示两边的数量相等。这个式子读作:3等于3。(出示:读作:3等于3) 任务3:学写“=” 提问:等号怎么写呢 教师指出:(在3和3中间贴上田字格磁贴,盖住原来的“=”)像等号这样的数学符号,也像数字一样,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写的时候还要请你的直尺帮忙。等号上面的一条线要写在田字格中横线稍微偏上的位置,下面一条线写在中横线偏下的位置。等号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