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8782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zip

日期:2025-11-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2442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历史,解析,PDF,试题,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8 9 10 答案 C A C B A C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D B 1.【答案】C【解析】A错,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多元性:中华文明呈现“满天星斗”格 局,地域呈多样性(如中原、西北、长江流域等区域文化并存):一体性:通过中原文 化的“花心”效应(如礼乐制度、文字系统)凝聚周边,形成“向内凝聚”的超稳定结 构的统一性,维持文明整体延续,而材料是指的中外交流。B错,源远流长:因地理封 闭而避免外部冲击,依靠单一文化模式实现线性延续。C选项准确把握了三星堆文明与 西亚文化关系的本质。考古证据显示,三星堆的金杖(权力象征)、金面具(宗教仪轨)、 青铜雕像群(社会等级表征)等器物,在形制和使用功能上与西亚、古埃及文明存在相 似性(如权杖代表王权、黄金面具用于神圣仪式)。然而,古蜀文明并非简单模仿,而 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等交流渠道,将外来元素与本土信仰(如太阳崇拜、祖先神祇)深 度融合:金杖纹饰融合鱼鸟箭符号,可能隐喻古蜀王权更迭或宇宙观:青铜人像群体现 分层社会结构,而非西亚的单一君主神化模式。这反映了古蜀文明在跨区域互动中的主 体性与创新性,从而形成本土独特的信仰与权力表达体系,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 容。D错,博大精深:是指中华文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且深刻、厚重。 2.【答案】A【解析】刘邦以“孝”为宗族纽带告诫诸王,吴王又以违背“孝道”为由发 动七国之乱,可见“孝”这一伦理观念与政治紧密相关,表明政治文化与伦理观念密切 结合,故选A项:宗法制在汉初虽通过分封维系同姓诸侯,但材料重点在于伦理与政 治的关系,而非宗法制度本身对统治的双重作用,排除B项:七国之乱体现诸侯与中 央矛盾激化,但题干强调叛乱以“孝道”为借口,核心在于政治伦理化现象,而非单纯 离心力问题,排除C项;汉初主流思想为黄老之学,但材料中“孝”属儒家伦理,其 政治化应用是具体策略,不能笼统归为受主流思想影响,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魏晋时期官员同一事由被多次弹劾且未受相应处罚,说明制度在执 行过程中流于形式,监察权未能有效過制腐败,这种权力运用存在偏差,反映出制度形 式化与权力控制错位,故选C项:材料仅提及王戎受贿个案,且弹劾无效源于制度失 效而非腐败泛滥,史实上魏晋吏治问题存在但非材料焦点,排除A项:司隶校尉作为 专司监察机构依法弹劾,其独立性未受质疑,问题在后续权力执行而非体系独立,排除 B项:弹劾理由如受贿、浮华,符合监察职责,无证据表明弹劾行为不当或滥用职权, 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唐德宗时期两税法以田地和杂产评定户等,杂产包括粮食、庐舍、 器用及贵重物品等动产;唐穆宗时期将计税资产明确为桑田、屋宇、树木等不动产,不 再涉及动产,这一调整使征税对象更明确、更易核查,减少对流动资产的模糊评估,避 免隐匿资产或虚报导致税负不公,有利于统一标准、细化执行,维护税负公平,故选B 项:两税法未彻底改变土地兼并问题,且税制调整无法彻底解决赋役不均,排除A项: 计税标准变化未新增税目,仅调整评估范围,排除C项:强调不动产征税更利于政府 第1页2025年下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试卷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 命题人: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星堆出土的青金杖、金面具、青铜雕像等器物,无论在我国的中原、西北或长江流 域的商文化区城中都没有发现过,因而在国内尚无同类资料可资比较。但是,如果将 三星堆文化与西亚、中东的古文化作些横向比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