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1723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24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11月,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高一11月历史期中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考号:_____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学者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早期文明(  ) A. 形成部落联盟 B. 呈现多元一体 C. 生产力发达 D. 阶级分化明显 2.西周时期,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依此类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 B. 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 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 D. 消弭王朝内部不稳定因素 3.孟子介绍某种田制说:“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下关于这种田制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产物 C. 私田所有权属于耕种农民 D. 生产力的发展是其解体的根源 4.商鞅曾说:“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强调重农抑商 B. 重视奖励耕战 C. 具有民本思想 D. 反对劳民伤财 5.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称赞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学著作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6.战国时期,白狄人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建立中山国。当时中山国上层统治者及其侍从着装模仿周宫廷深衣广袖;国君“专行仁义,贵儒学”,尊贤重士。这表明,中山国(  ) A. 服从周王室的管理 B. 礼仪制度渐趋完善 C. 贵族生活奢侈腐化 D. 受到华夏文明影响 7.春秋时期,齐国的田氏原本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因避乱来到齐国。经过数代人的经营,田氏通过施恩百姓、收买人心等方式,逐渐掌握了齐国的实权,最终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国国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宗法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B. 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激烈 C. 传统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D. 分封制下诸侯权力不断扩大 8.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其根本原因是(  ) A. 土地国有制度的废除 B. 分封体制的解体 C. 周天子权力的巩固 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9.史学大家吕思勉认为,秦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当时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吕思勉认为秦的统一(  ) A. 军事因素不占重要地位 B.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0.如下图是1991年中国邮电部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 ) A. 发生在黄河地区 B. 建立了“张楚”政权 C. 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歼灭了秦军主力 11.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 人物 身份 陈胜、吴广 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 刘邦 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 萧何 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 曹参 沛县狱掾(典狱长) 殷通 会稽郡守 任嚣 南海都尉 A. 底层民众反抗激烈 B. 民族矛盾难以调和 C. 社会教化严重失灵 D. 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