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9435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3767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白杨礼赞,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看到这些图片,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 “挺拔”、“坚强”、“不屈”等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文学家茅盾先生看到了这平凡的白杨树,却从中感受到了非凡的力量,并为之写下了一曲热烈的赞歌———《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茅盾 “礼”是尊敬,“赞”是赞美。“礼赞”即怀着敬意地赞美。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基调。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茅盾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笔名:茅盾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地位: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成就: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特点: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时代的变革与矛盾。 初读感知,把握基调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划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重要的词语。 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 检查字词预习: 主宰( ) 倦怠( ) 虬枝( ) 婆娑( ) 秀颀( ) 恹恹欲睡( ) 旁逸斜出( ) 坦荡如砥( ) 潜滋暗长( ) zǎi dài qiú pó suō qí yān yì dǐ qián 词语集注 纵横决荡 无边无垠 旁逸斜出 潜滋暗长 秀颀 坦荡如砥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 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没有边际,无限广阔。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暗暗地生长。 美而高。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多用于写文章。 边际。 只用于树木 不折不挠: 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3. 聆听范读,印证感受: 播放名家范读。 提问:听完范读,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热情赞美、昂扬向上、充满力量 4. 寻找“文眼”,理清脉络: 提问:这篇文章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情感线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个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朗读指导:读出“实在”的强调语气和“赞美”的饱满热情。 活动一:利用语言标志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以这个句子为“路标”,在文中划出它的四次出现(第1、4、6、8段),思考并讨论:每次出现,分别引领了哪些内容? 第1段:开篇点题,直抒胸臆———赞美白杨树!” 第2-4段:描写高原景象,为白杨树设置背景,第二次点出“不平凡”。 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和性格,第三次点出“不平凡”。 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树及人,第四次点出“不平凡”,并直接赞美。 第9段:斥责鄙视白杨树的人,再次高声赞美。 小结:作者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情感线索,通过“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象征意义”的递进方式,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赞美之情。 精读品析,感受“不平凡” 1. 聚焦生长环境(第2-4段): 提问: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这种环境?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提问: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感觉? 思考:写高原的“雄壮”“伟大”和“单调”,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这是烘托的手法。用高原的“雄壮”“伟大”烘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用“单调”感来反衬突然看到白杨树时的“惊奇”与“喜悦”,突出了白杨树是这景观的主宰,引人注目。 (雄壮、伟大、单调) 2. 聚焦外部形态(第5段): 指名朗读第5段,其他同学圈画出描写白杨树干、枝、叶、皮的关键词。 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