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3433

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41069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2张,九年级,语文,统编,PPT,12课
  • cover
(课件网)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教学目标 01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音、断句规则,理解词中重点字词含义及句子意思;背诵并默写全词。 0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讨论、词句赏析,体会豪放词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结合背景理解词人情感。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报国壮志和豪迈气概,培养家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大文豪,他不仅文采斐然,更有着一腔报国热血。在一次出猎中,他挥笔写下一首豪放词,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他笔下的“狂”与“志”。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极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过渡: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密州时所作,当时他的心境如何?让我们通过背景链接一探究竟 三、背景链接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密州知州。密州当时是边境地区,常有西夏、辽国侵扰。苏轼在密州期间,心系国家安危,渴望有机会驰骋疆场、报效国家。这年冬天,他带领下属出去打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提问:结合背景,你觉得苏轼写这首词的初衷可能是什么? 四、诵读感知,梳理基础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擎(qíng) 貂裘(diāo qiú) 卷(juǎn) 酣(hān) 遣(qiǎn) 挽(wǎn) 雕(diāo) 四、诵读感知,梳理基础 教师范读,强调断句节奏(豪放词需读出气势,节奏明快):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班齐读 五、句子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苏轼自称(时年38岁,此处含自嘲之意);聊:姑且,暂且; 发:抒发;狂:豪情,狂放 翻译:老夫姑且抒发一番少年人的豪情壮志。 开篇点题,“狂”字是全词的词眼,奠定豪放基调。苏轼以“老夫”自称,却要“发少年狂”,展现出不服老、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五、句子赏析 左牵黄,右擎苍 黄:黄犬;擎:举,托;苍:苍鹰 翻译: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托着苍鹰。 运用对仗,描绘出词人出猎时的威武姿态:左手牵着猎犬,右手托着雄鹰,画面感极强,凸显“狂”态。 五、句子赏析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戴着华丽的帽子,穿着珍贵的貂皮大衣; 千骑:形容随从之多;卷:席卷,形容速度快、气势盛 翻译:头戴华丽的锦帽,身穿珍贵的貂皮大衣,上千名随从簇拥着,像席卷一般掠过平坦的山冈。 写出出猎队伍的壮大和气势:将士们身着盛装,千军万马席卷平坦的山冈,场面壮阔,进一步烘托“狂”情。 五、句子赏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倾城:全城的人;太守:苏轼自称(时任密州知州) 孙郎:指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曾骑马射虎,勇猛过人) 翻译:为了报答全城百姓都来追随我这个太守,我要亲自射杀猛虎,效仿当年的孙权。 体现词人在密州的威望,全城百姓纷纷追随出猎,侧面反映出词人深受民众爱戴,也暗合“狂”的氛围。 运用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表达自己的勇猛无畏,展现出“狂”中的英气。 五、句子赏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酣:酒喝得尽兴;尚:还,仍然;开张:开阔,舒展 鬓:鬓角;微霜:指头发微微变白;何妨:有什么关系 翻译:酒喝得正尽兴,胸怀和胆识依旧开阔舒展。鬓角已经微微染上白霜,又有什么关系呢! 写酒后的状态:酒意正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