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于“散”中见精微,自“论”中悟兴替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解题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①伶:乐工,艺人。②伶官:乐工做了官。③传:传记,史书编写的一种体式。④序,一种文体。 “书序”作为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听诵读+齐读 文意疏通 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道理 虽然 难道 人的作为 推其根本 ……的原因 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死 把 箭 判断句 名作动,订立盟约 遗憾 判断句 动词,给 副词,表祈使语气 古: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投身到(事业中去) 羊、猪各一头 祭告 敬辞,表示恭敬、慎重 状后 名作状,向前 等到 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当 缚 用 古:绳索;今:组织 状后 名作动,用匣子装 省略句,“还矢于先王” 禀告 动作名,成功的消息 状后 仇人,雠,与“仇”同义 名作状,在夜里 形作动,作乱 名作状,向东 看 多么 或者,还是 名作动,考察,探究 使……兴盛 安乐 使……灭亡 判断句 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全 没有谁 被动句 极小的事 状后 形作名,有勇有谋的人 所溺爱的人或物。溺,沉湎,无节制 被动、状后 只是 (一)于“散”中见精微 1.课本98页的学习提示中说本文“以散体写史论”,那么,“散体”是什么意思?“史论”具有什么特点? 散体:一种不受韵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