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有关0的乘法》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的数学规律,能正确进行含0的一位数乘法计算;发展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体会数学规律的简洁性与普适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乘法运算的特殊规律内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以“7个盘子里有多少个桃子(每个盘子0个)”为现实情境,通过“加法计算(7个0相加)”和“乘法计算(0×7或7×0)” 的对比,直观得出结果为0;进而推广到“0×3”“9×0”“0×0”的计算,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普遍规律,为后续学习“中间有0、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奠定算理基础。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具体情境→特殊计算→一般规律”的路径:以“盘子装桃子”的生活场景引发计算需求;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对比计算,得出“0乘一个数得0”的特殊结果;再通过多个类似计算,抽象概括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普遍规律,体现从“具体实例”到“数学规律”的认知闭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对“0的加法运算(0加任何数得原数)”有清晰认知,但对“0的乘法运算”缺乏经验,易受加法思维干扰。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通过“盘子装0个桃子”的具体情境理解“7个0相加得0”,但抽象概括“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普遍规律,以及后续应用规律解决“中间有 0 的乘法”,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归纳—应用”的步骤引导;具备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可通过多个实例总结规律,但对规律的严谨性理解需强化。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能正确计算含0的一位数乘法。2.通过“7个0相加得0”推理出“0×7=0”,再推广到“0×3”“9×0”等实例,归纳出普遍规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3.体会“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发展对数字运算规律的敏锐感知。4.能运用“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含0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数一数,填一填。 2.下面的数最接近几十?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个小谜语,大家快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身像毛猴头似人,爬竿上树是能手,最爱模仿人动作,家中没有山中有。(打一动物) 师: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师边说边出示教材图片:七个圆盘排整齐,小猴围坐笑嘻嘻,每个圆盘望一望,桃子影子在哪里?课件出示:师:大家仔细看看这幅图,猴子们面前摆着7个盘子,那这7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解开这个和桃子、盘子有关的数学谜题。 学生:是小猴。学生:桃子。 以猜谜语切入,贴合低年级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形象生动且易于联想,能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 二、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探究有关0的乘法师: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桃子的数量。师:那么7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我们先像小红一样,用加法来算。每个盘子里桃子数是0,7个盘子就是……?师:7个0相加,怎么列算式?师:大家口算一下,结果是多少?师:加法太麻烦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师:对,用乘法!求7个0是多少,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