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2053

【教学评一体化】人教版三上4.3《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教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961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人教,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 “个位相乘满十向高位进位” 的算理;发展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体会数学运算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乘法运算”的进阶内容,是在“不进位笔算乘法”基础上,突破“进位”难点的关键课。教材以“一套连环画16本,买3套共多少本”为情境,先通过“拆分16为10+6,分别乘3再相加”的口算方法铺垫算理;再将口算过程转化为竖式,清晰呈现“个位6×3=18,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8;十位1×3=3,加上进位的1得4,十位写 4”的进位笔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进位是相同计数单位累加后的满十进一”;最后通过“162×4” 的尝试,拓展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为后续“连续进位乘法”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在编排上遵循“情境驱动→口算回顾算理→竖式突破进位算法→拓展应用”的路径:以“连环画总数”的实际问题引发计算需求;借助“拆分法口算”回顾“分计数单位相乘再合并”的思路,为进位笔算铺垫算理;将口算步骤转化为竖式,明确“个位进位、十位融合进位”的笔算核心;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巩固方法并迁移应用,体现从“算理理解”到“算法掌握”再到“技能拓展”的认知闭环。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运用“拆分法”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具备“相同计数单位分别运算” 的思维基础,但对“个位相乘满十向十位进位,十位运算需融合进位”的逻辑缺乏系统认知。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通过“小棒操作”“口算拆分”直观理解进位的必要性,但将“进位过程”转化为“竖式中规范的书写与步骤(如进位标记、十位运算融合进位)” 需要教师引导;具备一定的观察、模仿能力,可通过示例掌握竖式格式,但对“十位上的数是‘十位本身相乘结果+个位进位’”的算理本质,精准表述与理解能力有待提升。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2.能结合“拆分法口算”的经验,推理出“进位笔算中,个位满十进一,十位运算需融合进位”的计算逻辑,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3.通过对“计数单位与进位运算”的关联理解,发展对数的组成、运算累加的感知能力。4.能运用进位乘法解决生活中“多套物品总数”等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放鞭炮。 2.算一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个谜语热热身!课件出示:小小书本排排站,故事精彩真好看,一套有十六本,买三套有多少本?(打一书籍)师停顿,观察学生反应。师:答对啦!就是连环画,今天咱们就一起解决一个和连环画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兴奋抢答:是连环画。 利用谜语导入,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快速吸引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又无需额外铺垫,自然将猜谜与解决数学问题绑定,避免从游戏到做题 的生硬转折,让学生在猜对谜底的愉悦中,主动进入问题探究状态。 二、探究 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