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兔同笼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实施年级 五年级下册 设计者 何经维 《课程标准》模块 身边的算法 单元名称 鸡兔同笼 单元课时 3课时 (二)单元教学规划 1.主题概述1.1核心概念本单元属于“身边的算法”模块中的“跨学科主题 小型系统模拟”,对应主题为“揭秘汉诺塔”。对应《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身边的算法内容要求1,2,3,4;对应《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在线学习与生活内容要求4,5;对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活动中的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对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与代数主题第二学段内容要求中的数量关系第3点: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与代数第三学段内容要求中数量关系第3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关系、性质和规律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对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的第2点: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有:算法与效率、编程、列举思维、数量关系、计算思维。1.2内容结构 1.3教学过程图示 1.4育人价值本单元围绕学生所熟知的鸡兔同笼问题展开,通过综合运用语文、数学、信息科技知识,了解分配问题这一本质,加深对算法描述、算法执行和算法效率的理解,形成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再次基础上感受中华文化、科技的魅力,同时通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探究习惯,学会使用在线学习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主题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已经对算法有比较深入和认识。在信息科技课上掌握了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结构,学习了变量、列表,掌握了枚举法,感受了二分法等;在数学课上学习了鸡兔同笼的求解方法,也掌握了数量关系的表达等知识,他们能够根据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简单问题,也能同流程图表示算法,体现思维过程。但是大多数学生从数学表达式到计算机编程的转化能力还明显欠缺;对于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有待提高。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协作意识,多数同学具有分享欲望和能力,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较好的完成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教学环境图形化编程软件、课件、机房、纸笔等。 4.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语言应用、在线工具等翻译题目,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数量关系,从而能够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求解答案,并能找到不同的计算方法。2. 通过数学计算方法,能够完善抬足法、穷举法流程图,绘制新算法的流程图;体会数量关系到计算思维的过程,掌握流程图表达算法的方法。3.通过流程图,能够编程验证算法,并利用计时器感受算法执行效率,形成迭代优化意识,了解数据量、算力和算法的关系。4.通过探究学习古代的数学问题,感受协作的便捷以及中华文化和科技的魅力。 5.教学过程 课时 任务序号 教学主要任务 第1课时:求解方法大搜索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语文知识积累或网络搜索等方式解析“鸡兔同笼”问题含义。查找古人的解决方案(共两种) 任务2 根据问题释义提取问题中的额关键要素及其数量关系(可以由学生总结)。 任务3 根据问题和数量关系,用列表的方式找到正确答案(枚举法),用数学方法列出抬足法算式。 任务4 根据数量关系、借助网络工具寻找至少两种新的解法。并列出数学表达式。分小组展示和分享 第2课时:算法设计我能行 任务1 根据数学表达式完善流程图,并尝试用自然语言描述求解过程。(该内容需讲清如何从数学表达到流程图的转化) 任务2 使用任务1的方法,将两种新的解法用流程图表示。 任务3 小组分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