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4682

第三单元 神奇的算法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册《信息科技》(重大版)

日期:2025-11-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70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学年,重大,信息科技,下册,五年级
  • cover
第三单元 神奇的算法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实施年级 五下 设计者 范宇 《课程标准》模块 身边的算法 单元名称 神奇的算法 单元课时 3课时 (二)单元教学规划 1.主题概述1.1核心概念本单元属于“身边的算法”模块中的“算法的效率”部分,主要对应《课程标准》“身边的算法”模块的内容要求(3)和(5)。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有模块的定义与调用、枚举法、二分法等。1.2内容结构本单元通过用程序实现比较多个数字的大小,猜数字等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定义模块、调用模块的方法,理解使用模块的作用及优势。并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体会算法的效率,提升优化算法的意识。模块的妙用“枚举法”比大小猜数字游戏复习二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用定义模块的方法将程序分解,更便于阅读和理解了解枚举法用枚举法描述出找最大数问题的程序思路定义并调用模块解决问题,体验模块的便捷性了解二分法比较枚举法和二分法的算法效率。1.3教学过程图示神奇的算法第1课时首先利用已学知识完成两个数比较大小的程序;然后根据各部分的作用将程序分解,并利用“自制积木”的方法,将各部分定义成模块;最后调用模块完成程序。第2课时首先通过组合数字和付钱问题认识“枚举法”;然后分析多个数字找最大数的程序思路,并定义出对应的模块;最后调用模块完成程序,体会模块的便捷性。第3课时首先通过“猜数字”游戏,体会不同的思维方法;然后让学生认识“二分法”;最后通过调用不同的模块,比较枚举法与二分法的效率。1.4育人价值本单元围绕数学中常见数字游戏,让学生从掌握比较数大小的程序入手,了解程序可以根据功能划分出相对独立的结构,并根据划分的结构定义出模块,提高程序的阅读性,也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在猜数字游戏中,针对不同的数据规模,采用不同的算法,记录完成任务的步数,认识不同算法的效率高低。最终让学生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培养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的意识。 2.主题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算法的认识已经有五个单元了,对生活情境中的各种算法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顺序、循环和分支三大程序基本结构。但在学生心目中,程序是一个整体,他们还没有根据功能分解程序思维习惯。本单元模块的定义和调用,能帮助他们分解程序。但如何定义,哪些程序应该定义到一个模块中,也很容易让学生混淆,这是本单元一个难点。 3.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图形化编程软件 4.单元教学目标认识模块,掌握定义模块的方法,了解如何使用模块分解复杂任务。掌握模块的调用,体会调用模块在程序设计中的便捷性。知道什么是枚举法,能用自然语言描述思路,并根据思路编写程序。知道什么是二分法,能用自然语言说出对二分法的理解,并利用已有模块完成程序。通过对枚举法和二分法的比较,体会不同算法的时间效率。增强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的意识。 5.教学过程 课时(包括课名) 任务序号 教学主要任务 第1课时模块的妙用 任务1 根据已学知识,编写两个数比较大小的程序。 任务2 用流程图分析程序,并分解步骤。 任务3 将分解的步骤分别定义成模块,让程序更便于阅读和理解。 第2课时枚举法”比大小 任务1 通过数字组合和付钱问题,体验枚举法。 任务2 用枚举法描述出找最大数问题的思路。 任务3 定义带参数的模块,并调用模块,编程解决问题。 第3课时猜数字游戏 任务1 尝试用枚举法解决猜数字问题。 任务2 了解二分法,并调用二分法模块解决猜数字问题。 任务3 分别设置不同的数字范围,轮流调用枚举法与二分法模块解决问题,体会不同算法在时间效率上的优劣。 6.评价建议 需评价的任务 评价建议 第1课时任务3 评价内容:将程序分解,并分别定义成模块,并调用评价标准:调用模块后程序运行是否正确评价方法:组内互查,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