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5719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下华东师大版1.1《阿Q正传(节选)》课件(53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7348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华东师大,阿Q正传(节选)
  • cover
课件53张PPT。名人:阿Q年龄:三十出头 籍贯:不详 身份地位: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工作:打零工 外形特征:头上有癞疮疤 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 生平最恼火的事:1、向吴妈求爱,被拒 2、让小D抢了饭碗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进过城并看过杀头 最受人欢迎的时候: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 生前最后一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口头禅:妈妈的“革命”与“不准革命” 阿Q正传鲁迅解读写作背景 《阿Q正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载《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小说共九章。鲁迅自述:创作本篇“实不以滑稽或哀矜为目的”,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命运的描写,着重揭示了由于长期的屈辱地位和统治阶级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不能正视现实的性格特征。作品把这种变态性格和心理,作为当时大多数国民具有的精神弱点加以暴露和批判,目的在于“引起疗救的注意” 。小说用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在客观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简介小说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 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出阿Q从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自决。五、生字词: 行状(泛指人的经历) 舂chōng米 伶líng仃(孤独) 崇拜(尊敬奉承) 自负(此为自以为了不起) 癞疮chuāng疤 讳huì说(因为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撩liáo(挑逗,招惹) 口呐nè(嘴笨,言语迟钝) 虫豸zhì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根柢dǐ(根底) 擎qíng起 热刺刺lá 口碑(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 托庇(依赖长辈或有权势的庇护) 穿凿zhuó(附会,牵合,使之勉强通过) 醉醺醺xūn 虱shī子 出言无状(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跄跄qiàng踉liàng踉 奚xī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难堪) 小觑qù(小看) 无可适从(也作无所适从,不知道依靠谁好;不知道按哪个方法做才好。) 唾骂 敌忾kài(即同仇敌忾,全体一起痛恨敌人。忾,愤恨)晦huì气(倒霉)阿Q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1、阿Q社会地位如何? 是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的奴隶;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2、与现实的社会地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什么样的内心需求?自尊: A:自己看不起别人 对未庄人:全不在他眼睛里 “我的儿子 会 阔得多啦” 没见城里的煎鱼 对城里人:鄙薄他们可笑。“条凳”“葱丝” B:不准别人看不起自己 讳人说自己的癞疮疤。 ◆骂:口讷者 ◆打:气力小者 ◆吃亏的时候多:怒目而视。 ◆没有办法:说“你还不配……”。 ◆被闲人揪打,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3、阿Q对于别人取笑自己的癞疮疤一事具体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持了内心的平衡? 它是一种自欺自贱自残的方式,屡屡蓬受失败的他却从未“失败”过。现实处境糟糕却要各种荒唐的理由轻视任何人。这种自尊就是虚妄的妄自尊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