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一、基础信息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学会记事。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旨在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写作实践中,可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记事方法,把握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通过细节描写突出平凡生活的亮点,学会用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方法; 2、抓住记叙事件中的描写,使记事更加丰满、生动;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方法;抓住记叙事件中的描写,使记事更加丰满、生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结合中秋 “明月千里,共话亲情” 主题活动,以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家庭温暖” 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的温暖小事,提问 “如何用文字记录这些小事?”,自然引出本课 “学会记事” 的主题。 (二)教学活动 任务一:写清 “来龙去脉” 明确方法 讲解 “来龙去脉” 的含义(事件前因后果),强调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重点拆解 “起因→矛盾 / 问题→解决过程→结局” 的叙事逻辑。 2、课文借鉴 展示《散步》记事表格,引导学生分析:以 “一家人田野散步” 为起因,“母亲与儿子对路线的分歧” 为矛盾,“母亲迁就儿子走小路” 为解决过程,“‘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为结局,如何清晰串联事件。 3、小练习 给出半命题 “独自_____”(示例:独自成长、独自思考),让学生结合表格模板(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发展、结果),快速填写提纲,梳理事件要素。 任务二:学会 “添枝加叶” 1、问题诊断 展示学生片段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提问 “这段文字读起来有什么感受?”,明确 “内容单薄、缺乏细节,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的问题。 2、方法指导 结合《秋天的怀念》中 “母亲劝‘我’看菊花” 的片段(“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憔悴的脸、央求的神色”“絮絮叨叨说豌豆黄儿”),提炼 “添枝加叶” 三技巧: (1)加环境描写(如摔跤时的天气:下雪、天色晚); (2)加细节描写(摔跤原因:路滑;伤势:手擦破皮、校服破洞;家人反应:妈妈放下碗筷、爸爸找碘伏); (3)加心情感受(家人关心带来的温暖、愧疚)。 3、写作实践 让学生用上述技巧修改 “摔跤” 片段,教师巡视指导,选取 1-2 篇优秀片段展示点评,强调 “细节让文字更有画面感”。 任务三:抒发 “真情实感” 1、借鉴课文 借景抒情:分析《秋天的怀念》中 “秋风中烂漫的菊花”,说明其象征 “顽强生命力”“母亲的爱”,传递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活下去的勇气; 语言 / 细节抒情:分析《散步》中母亲 “总” 劝看菊花的 “总” 字,体现母亲的坚持与期待;《散步》中三个 “听” 字(母亲听 “我”、儿子听 “我”、妻子听 “我”),展现家庭和谐的温暖。 2、小练习 给出《那一声叮咛》提纲(时间:回家;人物:数学老师;地点:办公室;起因:考试结束;发展:老师指出问题、讲题;结尾:抒发感受),要求学生融入环境描写(秋雨、落叶)、神态描写(老师凝重的神色)、心理描写(听讲解时的温暖),完成 150 字左右微作文,同桌互评 “是否感受到真情”。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写好事情的中心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