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劳动实践手册 北师大版劳动实践手册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劳动)教学设计 设计人:闫秀双 单元名称 任务群2整理与收纳 课时 一课时 课题名称 5.学习整理储物柜 页码 34 核心 素养 目标 劳动观念:认识到整理储物柜是日常劳动,养成主动整理的习惯。 劳动能力:学会分类、摆放物品的方法,能独立整理自己的储物柜。 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耐心、细致的劳动品质,保持储物柜整洁。 劳动精神:树立自我服务意识,体会劳动带来的整洁有序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将储物柜内物品按用途、大小等分类的方法。 学会规范摆放各类物品,使储物柜整洁、取用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物品实际情况合理分类,避免分类混乱。 长期保持储物柜整洁,将整理习惯融入日常生活。 思政渗透点 渗透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自立思想,培养责任感。 引导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有序之美,树立爱护物品、珍惜资源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含杂乱与整洁储物柜对比图、物品分类步骤图)、模拟储物柜(带隔板)、各类物品(书本、文具、水杯、跳绳等)、整理工具(收纳盒、标签贴)。 学生:自带书包内的书本、文具等小物品。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发现问题 教师展示杂乱储物柜(书本乱扔、文具散落)和整洁储物柜的对比图片,提问:“大家更喜欢哪个储物柜?为什么杂乱的储物柜会带来麻烦?”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发言,引出课题 “学习整理储物柜”。 (二)探究方法:学习分类与摆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类物品(书本、文具、水杯、跳绳),提问:“这些物品放在储物柜里,怎样分才能更整齐?”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分类方法(如按 “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运动用品” 分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总结分类方法,并用课件展示分类步骤;接着示范将分类好的物品摆放进模拟储物柜(常用物品放中层,不常用放上层,较重物品放下层)。 (三)实践操作:动手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带的书本、文具,在小组内的 “迷你储物柜”(课前准备的小箱子)里进行整理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不当做法。 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整理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如 “分类是否合理”“摆放是否整齐”),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四)思政延伸:养成习惯 教师提问:“整理好储物柜后,怎样才能一直保持整洁?” 引导学生说出 “用完物品及时归位”“定期检查整理” 等做法。 分享 “整理小达人” 的小故事,鼓励学生不仅整理储物柜,还要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做自立、爱整洁的好孩子。 (五)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理储物柜的步骤(分类→摆放→保持),强调整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对比,激发学生对整理储物柜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必要性,自然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分类方法,教师再总结示范,帮助学生清晰掌握分类与摆放的核心技能,突破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小组展示与评价环节,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结合思政渗透点,引导学生将整理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培养责任感和良好劳动习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板书设计 学习整理储物柜 分类:学习 / 生活 / 运动用品 摆放:常用放中层,重物放下层 保持:及时归位,定期整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