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把中华文明的起源称为“重瓣花朵”格局,中原是花心,周边的文化中心是里圈花瓣,再外围的文化中心是外圈花瓣,构成“重瓣花朵”格局。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相对独立 B.满天星斗 C.中原核心 D.多元一体 2.商代统治者认为,商王是上天的嫡系子孙,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天合法代理人的依据。这表明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地方分权 D.等级森严 3.孔子作《春秋》,强调明“华夷之辨”,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为区分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他还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一认识( ) A.旨在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B.有利于增强华夏认同观念 C.说明华夏和周边民族差异消失 D.体现出国家统一势不可挡 4.“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上反映的土地制度( ) A.被称为均田制 B.始于商鞅变法 C.土地不可随意买卖 D.导致了分封制瓦解 5.始皇三十五年,卢生、侯生等方士私下讥讽始皇专权,相约逃亡。始皇闻之大怒,认为诸生“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派御史案问在咸阳的诸生,最终将其中“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 ) A.皇权与士人关系紧张 B.秦法严酷且滥用刑罚 C.方士欺诈引发信任危机 D.思想控制与政治镇压结合 6.《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这套制度”包括( ) A.禅让制与世袭制 B.井田制与礼乐制度 C.皇帝制度与郡县制 D.刺史制与察举制 7.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了( ) A.增加财政收入 B.强化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对外交往 8.两汉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反映出两汉时期的社会风尚是( ) A.崇尚武力 B.抵御外侮 C.忠孝节义 D.昂扬进取 9.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朝代变迁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A.由分裂走向了统一 B.同源共祖的意识萌发 C.南北政权始终对峙 D.各民族间矛盾的激化 10.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在复习某一阶段历史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与这一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相符的是( ) A.从四分五裂到大一统国家 B.江南开发与民族融合 C.“盛世”与"危机”并存 D.传统主流思想的巩固 11.隋炀帝即位之初,便着手在南北交通要冲———洛阳———营建东都。东都主体工程完工后,他便要求洛阳周边的居民和各州的富商大贾迁至洛阳城;还命江南各地世家豪族到洛阳城居住。由此可见,隋炀帝营建东都意在( ) A.满足个人享乐 B.活跃商品经济 C.缩小南北差距 D.巩固统一局面 12.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地带,是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该遗址出土的唐代部分文物如下。据此可知唐朝( ) 开元通宝 计会交牌(唐朝戍边兵士的工作日报) 唐朝士兵铠甲残片 唐代通俗读物《韩朋赋》残页 A.曾对该遗址周边实行有效管辖 B.开启了西域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 C.与边疆的交流以军事方式为主 D.西域地区民族军事冲突非常频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