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8279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1945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考试
  • cover
秘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2025.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书写质量占1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31分) 2025年中秋,央视总台“月映泉城”中秋诗会在济南录制,让诗画济南又一次进入大众 视野。我校举办“月映泉城·文脉寻踪”系列活动。阅读下面开场白,完成1~3题。 一轮明月照古今,七十二泉涌诗情。明月初升,光照神州大地,千年诗心化作澄清 沁凉的泉水、亭亭玉立的荷影、连绵起伏的山峦,讲述着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 又交相辉映的诗画故事。 李清照笔下的《漱玉词》仍在流淌,辛弃疾剑胆琴心的故事,随泉水叮咚传唱。在 济南,诗词不仅是可触可感的生活意象,更是平仄格律的文字组合。这里有“四面荷花 三面柳”的花枝招展,有“云雾润蒸华不注”的气象万千,也有章丘大葱挺拔如剑的粗 犷厚实,还有市井巷陌的烟火味道。 走近城市地标,走进寻常生活,诗意融汇在明湖秋月的波光淋淋中,浸润在泉水叮 咚的清冽甘甜里,也飘洒在鲁味莱系的香气氤氲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绽放出不平 凡的诗意光彩。中秋的月光照亮了团圆的路,更映照出济南这座千年古城深厚文化底蕴。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凉 B.犷(guang)C.波光淋淋D.绽(zhan)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亭亭玉立B.浑然一体 C.花枝招展 D.气象万千 3.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济南,诗词不仅是生活意象的可触可感,更是文字组合的平仄格律。 B.在济南,诗词不仅是平仄格律的生活意象,更是可触可感的文字组合。 C.在济南,诗词不仅是可触可感的文字组合,更是平仄格律的生活意象。 D.在济南,诗词不仅是平仄格律的文字组合,更是可触可感的生活意象。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4.活动宣传展板上有一段文字语序错乱。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排序最恰当一项是()(3分)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这轮明月,孔子、屈原曾仰望过,李白、杜甫曾吟 咏过,中国人看到月光就会多一份亲切和温暖。一。让我们在中秋佳节中感受传统文 化的气息,涵育更加厚重的家国情怀,用奋斗的双手托举更加灿烂的明天。 ①这轮明月,寄托着古人对“家团圆、国昌盛”的朴素愿望。 ②而这所有情感的根基,正是深厚的家国情怀。 ③正因如此,每一次托月寄思,都激荡着民族根魂的历史回响与时代共鸣。 ④同时,也映照着今朝九天揽月、北斗指路的科技创新精神。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5.请将专题宣传展板上的古诗文填写完整。(8分) 探明月故乡之韵 诗文阐释 对应诗句 品文人墨客之情 诗人将明月人格化,寄托对友 ① ② 望月怀友 人被贬的深切关心。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用白描勾勒出秋日暮色之景, ③ ④ 秋日心绪 展现羁旅思乡愁绪。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人联想故园秋菊在断壁残垣 ⑤ ⑥ 征途之思 间绽放,寄托对战乱的忧患。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以河水流逝为喻,表达对时光 ⑦ ⑧ 惜时感慨 去不返的感叹。 (《论语》十二章) 6.下列材料是外地游客张先生来济旅游的经历,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济南文旅引入A虹技术 的好处。(回答两条即可)(4分) 张先生的经历: 我们一家三口中秋节期间到济南旅游,在火车上下载了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