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8624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445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期中
  • cover
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能力训练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恪守(gè) 瞥见(piē) 篝火(gōu) 富丽堂皇(huáng) B. 摇曳(yè) 窗棂(líng) 妖娆(ráo) 浩浩汤汤(shāng) C. 秘诀(jié) 邮票(yóu) 游戈(yì) 形销骨立(xiāo) D. 娉婷(pìng) 腐烂(fǔ) 箴言(zhēn) 娇揉造作(jiǎo)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烽火记忆·民族脊梁”传承馆,是一座_____着民族精神的丰碑。馆内陈列着的每一把钢枪,每一道磨损的痕迹,都在诉说着战斗的激烈;每一封泛黄的家书,字里行间都_____着战士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国的忠诚。墙壁上,巨幅油画以_____的笔触,再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光彩交错间,历史影像资料放映着,枪炮声、呐喊声_____。纵使岁月流逝,民族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A. 雕刻 包涵 绘声绘色 振聋发聩 B. 雕刻 饱含 栩栩如生 震耳欲聋 C. 镌刻 饱含 栩栩如生 震耳欲聋 D. 镌刻 包涵 绘声绘色 振聋发聩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次纪念活动,天安门广场的景观布置以“尚中”为原则,也就是以北京中轴线为主要通道,两侧对称布局.②最具代表性的是这两座年号台,宛若两扇矗立的大门缓缓拉开一场大幕。③同样,它也选择了长城这一国际性的文化符号。④最下方绿色的自然花境象征着大地,而在大地之上是缓缓升起、泛着金光的红日,不仅托举起两个重要的年份、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曙光。⑤在正式活动当中,三军仪仗队将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集结出发。 A. “通道”“两座”“选择”词性各不同;“拉开一场大幕”“泛着金光的红日”短语类型不同。 B. 句⑤中“在正式活动当中”为定语,“三军仪仗队”为主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为状语。 C. 句④中“不仅托举起两个重要的年份,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曙光”一句前后构成条件关系。 D. 句①“尚中”的标点使用有误,应该为书名号。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C. 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我国文学家、诗人1933年他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了长诗《我爱这土地》。 D. 中国是酒文化盛行的国度,古代酒杯的称谓林林总总,如:觥、樽、白等。喝酒时还有一些助兴活动,如“射”“弈”分别指以箭投壶游戏、下棋。 名著阅读(3分) 5.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名著阅读之如何读诗———以《艾青诗选》为例”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读诗方法进行了分组讨论。请你完善下列表格。 组别 发言内容 第一组 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寄寓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诗人在《我爱这土地》中以“①_____”自喻,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情谊。 第二组 ②_____。这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我们通过研读《北方》一诗“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领悟到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第三组 体会诗歌的理性美。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镜子》“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