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学情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第1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初期,郑庄公担任周平王的卿士,而周平王又试图分割卿士权力转交他人,这引起郑庄公的怨恨。为了缓和关系,周平王将王子狐送到郑国为质子,郑国也将公子忽送交周王室为质子,史称“周郑交质”。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C.传统秩序受到冲击 D.诸侯争端有效解决 2.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并且根据官吏的政绩奏行赏罚,是丞相的主要职责之一。然而在汉武帝时代,却有皇帝亲自接受上计的情形。如元丰五年,汉武帝冬巡至泰山,受郡国计;太初元年,又受计于甘泉宫。据此可知,武帝时期 ( ) A.中枢权力机构调整 B.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C.郡国权力受到削弱 D.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3.唐代两税法强调“量出以制入”,两税分为上供中央、留节度使府、留州三部分,由尚书度支总统,同时中央派遣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对地方藩镇进行监督。这些举措 ( ) A.突破了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遏止了藩镇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C.保证了赋税征收的公平合理 D.反映了中央对财政秩序的维护 4.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诤皇帝、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 ) A.中枢决策效率显著提升 B.台谏合一强化了君主专制 C.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 D.士大夫政治降低皇帝权威 5.下表是学者万明统计的洪武至成化年间(1368-1487年)427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交易情况。 时间 交易情况 洪武时期(1368-1398年) 使用白银的契约占比12%,其余为宝钞、实物 宣德时期(1426-1435年) 白银契约升至35%,宝钞降至20%,实物占45% 成化时期(1465-1487年) 白银契约达98%,宝钞与实物几乎消失 这反映出该地区 ( ) A.徽商垄断货币流通 B.市场推动白银货币化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土地兼并现象较普遍 6.20世纪初,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等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但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截取选官,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这一现象表明 ( ) A.新式文官制度已然形成 B.选官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C.民主选举成为时代潮流 D.新式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7.1913年11月,袁世凯取消国民党籍的议员资格共438人,导致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无法正常开会。“自是以后,政党之名,报章论坛,绝鲜有人称述”。国会成为“行尸走肉”。这体现了 ( ) A.专制回潮是必然的趋势 B.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C.革命派系内部矛盾突出 D.政党政治尝试的失败 8.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明确规定为缺乏劳动力的抗日军人家属代耕土地,定期发放物资援助,同时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军民互动频繁。这些规定的落实 ( ) A.改变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力量对比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利于发动民众积极参与民族战争 D.加速了对日作战转入全面反攻 9.如图为创作于1981年的宣传画《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作为史料,该作品可以反映当时 A.开启对外开放新步伐 B.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C.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 D.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初显 10.屋大维登上权力顶峰后,随即对罗马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奥古斯都广场、公民投票堂、路基乌司大会堂、马尔采鲁斯剧场、阿格里帕大浴场、马尔斯神庙、阿波罗神庙、朱比特神庙、奎里努斯神庙等。屋大维此举旨在 ( ) A.完善城市政治功能 B.宣扬君权神授理念 C.树立城市建设典范 D.提升个人政治威望 11.中世纪,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