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0327

福建省福州杨桥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653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福建省,福州,杨桥,中学,2025-2026,学年
  • cover
福州杨桥中学2025-2026学第一学期期中适应性训练 八年级语文 (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是崔颢在《黄鹤楼》里描绘登楼所见的明丽阔大景象;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⑤_____,⑥_____”设喻来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后的孤寂和飘零。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以“⑦_____?⑧_____。”来表明做人要像松树一样坚贞不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1899年,一片带有刻痕的“龙骨”,起笔“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恢宏篇章。在浩hàn( )的历史长河中,甲骨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记忆,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诉说着三千多年前的故事。今天,我们仍_____研究甲骨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它了解汉字的起源,了解我们文明的源头。甲骨文就像一本“商朝日记”,从占卜、祭祀到狩猎、农耕,记录的是烟火人间,juān( )刻的是文脉悠长,它让后人得以kuī( )见先民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字一句、一笔一画,_____、生生不息。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讲好甲骨文今天的故事,越来越多人就会从这本“天书”中读取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谱写出更加灿烂的文明画卷。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①浩hàn( ) ②juān( )刻 ③kuī( )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遗余力;一脉相承 B.千方百计;薪火相传 C.不遗余力;薪火相传 D.千方百计;一脉相承 (3)文中划线句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不改变原意。(3分) 3.名著阅读(6分)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有同学评论说“周恩来是一位充满魅力的‘多面体’革命家。”请结合书中具体表现,概括周恩来的两个不同“侧面”,并分别用一件事简要说明。 二、阅读(67分) (一)(7分)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① 【唐】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②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注】①本诗是作者被贬十年后奉诏回京,路过衡州,写给弟弟促其返乡的诗作。②楚树:指衡山上的梅树。因衡山古属楚地,所以称“楚树”。 4.诗中哪一句和题目中“新花开”照应?有何象征意义?请简答。(3分) 5.本诗和《渡荆门送别》的最后两句都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从修辞角度分别简要分析。(4分) (二)(16分) 初至天目双清庄①记 [明]袁宏道② ①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 ②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 ③次早,山僧供茗糜③,邀石篑起。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④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 注:①天目山:在浙江临安县西北,双清庄亦应在此处。②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和下文的石篑是好朋友。③茗糜:即“茗粥”,指的是烧煮的浓茶。 6.根据提示,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字词 方法 释义 溪流激石作声 联系课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_____ 初至天目双清庄 记联系课文:“自富阳至桐庐” (2)_____ 啜茗数碗 借助词典:①饮,吃;②哭泣时抽噎的样子;③哄骗;④姓,读chuài。 (3)_____(填序号)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B.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