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1279

河北省邯郸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33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邯郸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学期
  • cover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学业水平综合评价(二) 语文(部编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班级开展“走进白洋淀”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晨光漫过白洋淀时,芦花像一群刚睡醒的白鸟,沾着晨露垂在岸边。木桨搅碎水面碎银的声响里,藏着这片水泽的密码———淀水千年(guàn gài)着周边的稻菽,也浸润着世代人的(sāng zǐ)心。 老渔民们从不心存侥幸,总说“淀里的鱼,得顺着水性养”。他们 甲 (恪守/守护)着“春禁渔、秋限捕”的老规矩,遇到谁家因网箱边界起了争执,总有老人撑着小划子去调停,竹篙一点,话里带着水的软和硬:“淀是咱的根,争那三尺宽,丢了百年情。” 如今的白洋淀又添了新意。有人用芦苇编出文创摆件,有人把旧船改造成生态观景台,这创意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像淀水绕着芦苇荡□既守着本真,又活出了新样。水面上掠过的水鸟,岸边沉甸甸的稻穗,都在说:这片土地的生机,从不是侥幸得来;这片土地的繁茂,从不是偶然相遇。是沾着晨露的坚守,是驮着余晖的眷恋,再加点水一般的灵动 乙 (创意/创新),才让白洋淀的水,永远清澈得能数清水底的卵石;让白洋淀的情,永远醇厚得能酿出岁月的甜。 (1)根据材料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guàn gài)_____ ②(sāng zǐ)_____ (2)材料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侥幸(yáo) 调停(diào) B. 侥幸(yáo) 调停(tiáo) C. 侥幸(jiǎo) 调停(diào) D. 侥幸(jiǎo) 调停(tiáo) (3)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拟 B. 比喻 C. 夸张 D. 对偶 (4)从材料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 乙_____ (5)在材料中的“□”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6)材料中的“浸”“润”都是形声字,形旁是“氵”。“浸润”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液体)渐渐渗入;滋润”。由此推测“浸润”这个词的形旁“氵”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 2. 下面是小冀同学为介绍白洋淀写的文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 ①白洋淀历史悠久,战国时已是燕赵水路要冲。②明清时,淀区渔民依水而居,形成“靠水吃水”的生计传统,渔猎规矩代代相传。③宋代因地处边防,曾修塘泺防线。④近代它见证过烽火,如今老渔具、旧船坞仍留存着岁月印记。 第二部分(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人生起落如四季流转,若能常怀豁达之心,便总能在风雨后见彩虹。被贬他乡时,不妨学范仲淹“①_____,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在朝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便忧其君,把个人得失融于天地苍生;偶遇困顿也无需自怨自艾,学学苏轼“②_____,月有阴晴圆缺,③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遗憾看作生命本真的模样。即便如张岱“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④_____”(《湖心亭看雪》),在万籁俱寂中孑然一身,也能从“⑤_____,上下一白”的苍茫里,读出天地辽阔、个体自在的通透。正如刘禹锡所言“沉舟侧畔千帆过,⑥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真正的豁达从不是对困境的逃避,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能看见前路的光明,在缺憾中寻得圆满,在孤独里照见天地。 (二)(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骢马 唐·万楚① 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