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1862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1900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期中,解析,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六枝特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下图是五千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和同时期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的龙首纹玉镯,该图片反映了( ) A.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渐融合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 C.不同文明共同的价值取向 D.原始社会手工技艺领先世界 2.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年),出身于东夷的郯子到鲁国,追溯自己的东夷祖先为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皞、颛顼6位上古帝王。孔子听到郯子的说法时,对其说法高度认可。这表明,当时( ) A.同源共祖观念已经产生 B.传统政治秩序被完全破坏 C.东夷普遍认同华夏文化 D.鲁国成为传承周文化的中心 3.孔子提出“仁”,老子提出“无为”,孟子要求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墨家要求“兼爱”。这些主张共同反映了当时( ) A.社会关系变动剧烈 B.宗法等级趋于崩溃 C.政局动荡社会转型 D.农民起义比较频繁 4.下表为春秋时期《管子》书中农学思想的摘录。据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 )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轻重乙》篇 深耕、均种(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疾耰(平整土地)。 《小匡》篇 善为国者, 必先除其五害(指水、旱、风雾雹霜、厉、虫)。 《度地》篇 A.注重多种经营     B.力求精耕细作 C.提倡天人合一     D.重视人的作用 5.秦朝时,道路多为石板路或泥土路,在关隘之间运输货物的马车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回都驶同一条道,经年累月,在路上压出了重重的痕迹。当痕迹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行驶的车轮有-定的固定作用,也会形成一条条轨道(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秦朝( ) A.修筑驰道的必要性 B.统一车轨的合理性 C.大兴土木的破坏性 D.中央集权的艰巨性 6.邹纪万认为,先秦时期“中国实际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这表明秦统一( ) A.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之间交流 B.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形成了以文化为基准的华夏认同 D.奠定了当代中国疆域的基本版图 7.东汉和帝时废除察举制的旧规———州郡举荐一律为两人,改为“不满二十万口二岁举孝廉一人,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等;顺帝时由三公府对郡国孝廉者进行分科考试。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 A.选官方式相对客观 B.阶层流动相对活跃 C.察举不实现象突出 D.意图维护制度公平 8.汉魏以来,经学进入学童课程的情况虽错杂不一,但士人在幼童阶段已通《诗经》《尚书》的例子在记载中不断增多,《列女传》《女诫》《女孝经》《女论语》等书也不断涌现。据此可知( ) A.官方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B.儒学常识化的趋势明显 C.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巨变 9.历史学者冯天瑜认为“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大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据此可知,均田制的实行( ) A.推动了选官制度转型 B.解决了人口土地矛盾 C.抑制了藩镇割据形成 D.保证了两税法的推行 10.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11.据《旧唐书·吐蕃传》载,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派遣豪家子弟进入唐朝最高教育机构———国子监,研习《诗》《书》。吐蕃有感于中原地区典籍丰闳,在藏文典籍中,将唐太宗称为“经典皇帝”。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 A.推动吐蕃教育体系完善 B.开启吐蕃儒学研究先河 C.加深吐蕃对唐经济认同 D.促进汉藏文化交流融合 12.根据下表(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