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2533

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929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2025-2026,年高,三上
  • cover
绝密 启用前 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良渚古城有明确的宫城与王陵区,墓葬中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与象征军权的玉钺共存;陶寺古城中发现了王级规格的墓葬与用于观象授时的建筑,其礼器上的蟠龙图案彰显出威严与神秘色彩。这表明早期国家() A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区域文化交流频繁 C.中央集权特征较鲜明 D.宗教信仰体系趋同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释其“师夷”主张时,引用了相传为周公所作的《越裳操》里的诗句:“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该诗歌借歌颂周公使“天下太平,万国和会”“周德广被、四方归附”的盛景,来阐释其主张。这表明,魏源() A.恪守了夷夏族群间的界限 B.为清末改制寻传统依据 C.囿于现实而存在认识局限 D.批判了闭关自守的弊端 3.1912年,面对“服制既经变更,国货多遭摒弃”的困境,中华国货维持会宣称在毛呢使用“日甚”之时,“欲求新服色之运用,不宜故步自封”,并陈情政府“制服需用原料,关系工商民命,恳求大总统......注意国货绸缎”。后参议院通过“男子大礼服料用本国丝织品”等服制规定。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政策支持营造行业生存空间 B.风俗变迁严重脱离国情现实 C.实业救国运动屡遭外资倾轧 D.传统丝业忽视技术革新转型 4.据《张家山汉简》载,汉初邮亭设置为“十里置一邮,南郡江水以南,至索南水,廿里一邮......北地、上、陇西,卅里一邮;地险陕(狭)不可置邮者,得进退就便处”。这表明,汉初“邮”的设置 () A.协调郡国 发展路径 B.旨在贯通南北地区间经济要道 C.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 D.服务于大一统国家巩固的需要 5.下图为1971~2019年美国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私人资本扩张制约福利国家建设 B.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秩序强化 C.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作用突出 D.贸易保护主义成为经济政策核心 6.下图所示为宋代北方与南方诗人占比。据此可知,宋代 () A.北方文学创作已式微 B.南方科举取士人数更多 C.文化与经济重心重合 D.地域环境影响文学发展 7.下图为广东农民协会于1926年8月出版的《犁头周刊》上名为《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的宣传画。画面左侧巨石上坐着写有“帝国主义”“买办”“土豪”等字样的小人,中间的巨石被抬了起来,右侧的巨石被推翻在地。该宣传画揭示了() A.民众反帝反封建的坚定决心 B.工农联盟主导国家统一进程 C.中共革命新道路的初步实践 D.土地改革助推生产力的释放 8.如表为不同时期人物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相关解读。其中解读合理的是 () 选项 材料 解读 A 司马光:尽变祖宗旧法......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强调旧有制度对变法具有借鉴价值 B 王安石:免徭、保甲、市易三者,得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害 说明变法失败存在执行层面的因素 C 朱熹:乃行青苗、建市易、置保甲......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 批判变法导致成熟的理学体系受到冲击 D (清)钱大昕:(《宋史》评价变法)欲富国强兵,非尽无见。而一概抹杀,诋为奸邪,此岂公论乎 认为变法彻底背离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A B.B C.C D.D 9.明朝中后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时,曾身着僧袍,被明朝士大夫视为“西僧”。在对中国社会进行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